——記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楊月芳
商洛日報(李 琳)楊月芳是洛南縣城關鎮農技站的一名普通農技干部,她38年如一日,堅持奮戰在農業科技生產第一線。她傾注全部精力,潛心鉆研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讓城關鎮東河農民的大棚蔬菜2008年人均收入就達到8263元,居全市1700多個村之首。目前,已帶動、指導尖角村發展日光溫室設施蔬菜400多畝,僅蔬菜一項年產值就達1020萬元,菜農戶均增收2萬多元……
出身農家的楊月芳對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1976年被推薦為一名農技員后,她每年主動承擔10多個試驗項目,還把娘家4畝責任田用來做實驗,經過連續5年的反復試驗,她指導的試驗田平均糧食畝產增加80多公斤,使鄉親們的溫飽問題逐步得到了解決。
洛南縣發展設施蔬菜產業,楊月芳算是“第一功臣”。1995年初冬,她只身到山東壽光學習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半年,回來后她在尖角村東河組建了兩個蔬菜大棚,給群眾耐心講解大棚蔬菜的優勢。2000年6月,鎮上派楊月芳到尖角村東河組包抓30座集中連片日光溫室示范點建設,她就白天在田間地頭搞規劃,調地塊,晚上進門入戶動員村民,經過120天夜以繼日的辛苦工作,終于在全縣率先建起了35座集中連片日光溫室,為蔬菜產業的迅速發展樹立了樣板。
設施蔬菜投資大、技術要求高,稍有失誤將會給菜農們帶來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是冬茬菜育苗的關鍵時期,為了使每一位菜農都育出健壯的苗子,實現穩產高產,楊月芳晚上加班備課,白天搞培訓。對于接受能力差的菜農,她總是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示范,直至其完全掌握為止。東坪組菜農張存生因經常出診給群眾的家畜看病,耽誤了嫁接時間,眼看黃瓜苗子面臨減產減收。情急之下,楊月芳就蹲在張存生的棚里,用整整兩天時間嫁接了2400苗黃瓜,并親自動手管理苗床,嫁接的菜苗成活率達98%以上,確保了農戶這茬菜的增產增收。
2003年8月28日,特大洪水給尖角村的54座日光溫室、33個大拱棚造成巨大損失。第二天一早,楊月芳不顧水漲流急,涉險過河,直奔菜地,一方面為菜農“打氣”,一方面組織菜農排積水、清淤泥。東坪組菜農劉新勞,年初投入3000元新建的大棚被洪水沖毀了,他心灰意冷,抱頭痛哭。為了使他盡快重建大棚,楊月芳墊付了2640元幫他重新建起了近千平方米的兩個大棚,劉新勞動情地說:“你真是我們老百姓的貼心人呀。”
2009年1月一天下午,她獲悉“晚間有大風降溫”的天氣預警信息,立刻想到菜農的菜苗可能被凍壞,溫室的骨架有被大風摧毀的危險。她急忙給孩子留了張紙條和飯錢,顧不上加一件厚衣服,便騎上自行車匆匆出門。到了村上,已近傍晚,她逐棚逐戶檢查,指導菜農支起立柱,加固骨架,在大棚內外采取升溫保溫措施。夜深了,大風來襲,一座座大棚在寒風中紋絲不動。“多虧了月芳姐,要不咱這棚可真就毀了!”已經被汗水浸濕的衣服讓她冷得直打寒顫,可是看著菜苗猶如在襁褓中的嬰兒安然無恙,她渾身立刻暖和起來。當晚她回到家里時,整個村子的人都早已經酣然入睡。
2011年4月28日,商洛市總工會和洛南縣委、縣政府舉行隆重儀式,熱烈歡送全市唯一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楊月芳赴省受獎。
去年元旦,已退休的她突然接到一個菜農焦急的電話,說菜苗發病,有大面積蔓延趨勢。楊月芳二話沒說,撂下碗筷就要走,丈夫生氣地說:“你都退休了,還撲去弄啥啊?”“我是一名農技干部,一名黨員,只要農民需要,我就要盡這份責任。”由于她及時采取措施,尖角村東坪組張平家的菜苗化險為夷,免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