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山林 特約記者 孫傳卿
在商南縣青山鎮馬蹄店村,有這樣一個人:他風里來雨里去,徘徊于村子內,被稱為“苦行僧”;他奔走在村子產業基地一線,被贊為“老黃牛”;他穿梭于鄰里鄉親之間,被夸為“和事佬”;他用心規劃村子每一寸土地,被譽為“設計師”……他,就是馬蹄店村黨支部書記黃志有。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有一句格言:“以自己畫圓,越畫越完;以群眾畫圓,越畫越圓。”他是那樣說的,也是那樣做的。
銘記責任,撐起家鄉一片天
2002年春節,已經在廣州服裝廠當上車間主任的黃志有回鄉辦理計劃生育證明,面對“一窮二白”的村委會,他感慨萬千。村子面貌的落后、管理理念的滯后著實讓他失落,他決心留下來,把東南沿海村子的先進理念帶回來,把村子的產業辦起來。通過選舉,黃志有當選為村文書兼會計。上班伊始,他就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老百姓提的問題不拒絕,要求辦的事不推辭,隨叫隨到。”6年下來,他把整個村子基本情況摸得一清二楚,鄰里鄉親的期盼銘記在心,政府的惠農政策了然于心,自己所管的賬目清清亮亮。正因他的擔當與誠實,取得了群眾的信任,2008年黃志有當選為村委會主任。任職后,他創新開展“村干部輪流坐班制和村干部分片包抓制”,大大提高了為民辦事效率和村子的社會維穩度。2011年他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推行并落實“村干部掛牌監督責任制”,極大地提升了村兩委會的公信力。
以身垂范,敢叫貧困換新天
在黃志有的眼里,家鄉的場景應該是“天藍、水綠、花艷、牛羊肥”。他心里是那樣想的,也是那樣去謀劃的。面對全村119戶330人的貧苦人口,他首先想到的是發展產業促脫貧。2014年,黃志有帶領村兩委會一班人到山東菏澤考察,將號稱“鐵桿莊稼”的油用牡丹引進村子。為使群眾真信敢種,他與商洛市旭初農林有限公司簽訂收購合同,并率先種植3畝,以此打消群眾疑慮,當年全村發展油用牡丹500畝。2015年,依托縣紀委監察局的幫扶,他帶領村兩委會一班人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修通7組、11組通組水泥路5公里。并鋪設供水管網3000多米,徹底解決全村407戶1797人的飲水問題。還整修千年堯夫柳景觀帶,架設涼亭,整修河堤,通過招商引資,新建和科管茶園500畝。他將牡丹園、堯夫柳、生態茶園連片打造,形成了“山上有茶園、田中有牡丹、村中有古柳”的景觀帶,極大地提升了村子的人文情懷和視覺感官,使村子舊貌換新顏,提升了精氣神。為了使脫貧產業遍地開花,今年他又帶領村兩委會一班人搞起肉兔養殖,發動致富能人李宏青成立陽坪兔業養殖合作社,自己率先認養70只,發動42戶貧困戶養殖800只。如今,馬蹄店村的脫貧產業風生水起,人居環境舒適整潔。
心中有民,他讓群眾看到了希望
黃志有一心為民的赤子情懷博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他“底氣”十足地挺起腰桿,行走在百姓之間。正因艱辛的努力付出,他收獲了鮮花和掌聲。馬蹄店村連續3年榮獲縣鎮先進村稱號,他本人被評為“2015年全市優秀村黨支部書記”。“農村工作沒有巧兒,無非就是腦勤、腿勤、嘴勤、手勤。腦勤,就是對村子情況了然于胸,國家惠農政策銘記在心;腿勤,就是老百姓有事隨叫隨到,矛盾化解于萌芽;嘴勤,就是潤物細無聲,用群眾接受的語言去說服他;手勤,就是任何事情都要帶頭干,贏得群眾的信任。”這是當了14年村干部的黃志有總結出的為民服務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