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抓好園區建設,長效搭建工業發展大平臺。進一步完善陶嶺產業園區規劃,加快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建成陶嶺園區道路、入園大橋、電力增容及工業供水工程,分段啟動建設江濱大道,不斷加強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園區聚集功能,加快園區工業項目建設進度,力爭使1萬噸鉬焙燒和20萬噸硫酸項目早日建成投產。繼續推進黃龍鉬業小區綜合治理,加快衛東工業園區道路改造,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和發展環境,招引更多項目能夠在不同園區落戶,確保不同類別企業各有各的“安樂窩”。
三、毫不動搖地推進農業強縣進程,進一步發展壯大特色產業
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7。67億元,一產增加值11。4億元,同比增長10。1%以上。
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著力促進“一村一品”向“一鄉一業”、“一縣一業”提等升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實現糧食總產17萬噸以上。投入1000萬元以上,加快推進“一村一品”建設。圍繞打造“洛豬”名牌,躋身全省生豬飼養、仔豬出欄“雙百萬”“強縣名縣”行列,大力實施“11515”工程。堅持規模化與生態化并重,積極推廣“正大”和“華陽”模式,狠抓標準化生產、品種改良、疫病防控和畜產品安全,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建設“1”個10萬頭養豬鄉鎮,“10”個5千頭養豬強村,“5”個1萬頭規模養豬場,“10”個千頭規模養豬場,“50”個500頭規模養豬場。力爭使規模養殖占到全縣總量45%以上,生豬飼養、仔豬出欄80萬頭,實現畜牧總產值5億元。堅持養蠶與建園并重,積極實施“1133”工程,啟動1000戶養蠶示范工程,新栽良桑1萬畝,嫁接改造3000畝,綜合科管3萬畝。堅持科管與建園并重,重點實施“324”工程,新栽良種核桃30萬株,高接換優20萬株,綜合科管400萬株。堅持標準化與精細化并重,重點實施“四個一”和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工程,建設“1”個萬畝鄉鎮,“10”個千畝村,“100”個50畝以上種煙大戶,“1000”個2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全年種植烤煙7。5萬畝,實現產值1。3億元。新發展藥材2萬畝。輸出勞務10萬人,創經濟收入5億元。
以改善人居環境為重點,著力加快新農村建設。大力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深入推進“五通四改三建”,全面推廣沼氣池多位一體改造,狠抓村容村貌整治,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加快西路“門戶村改造工程”建設步伐,積極做好千村扶貧移民示范村工程前期工作。重點抓好王村、北司、西壩、孤山等12個新農村示范點建設,每個鄉鎮至少抓一個新農村示范點,著力在提等升級、打造亮點上下功夫。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按照1067元新的貧困線標準,修訂扶貧規劃,核準扶貧對象,調整扶貧項目,加大對口扶貧力度。實施移民搬遷158戶650人。完成低收入人口脫貧3000戶1。2萬人,解決2000戶0。8萬人絕對貧困人口溫飽問題。新啟動建設扶貧重點村24個,續建47個。爭取投資,在22個村推進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積極探索農村產業發展投融資長效機制和有效辦法。
以夯實農業基礎為重點,著力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圍繞改善水、電、路、氣、房條件,全面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李村、辛岳、鼓樓河水庫除險加固和洛惠渠中段節水改造等水利工程。實施石坡、三要等鄉鎮農村飲水工程,解決農村飲水安全3。5萬人。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000畝,新修無水農田8000畝。積極實施寺坡等8個鄉鎮土地整理項目,開發復墾土地1000畝。全面完成城西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啟動實施2009年度萬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完成煙水配套設施投資3100萬元。新建戶用沼氣池2836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