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縣委書記劉榮賢
2009年7月16號
柞水要發展,關——天經濟圈區域合作是良機,堅持解放思想不動搖,努力創新有信心,結合區位優勢深入考察柞水人民有準備,爭取以“關天經濟發動機”帶來柞水經濟第二次“騰飛”,柞水縣委書記有“精論”。
國家把柞水納入關中-天水經濟區,使柞水邁入了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跨越式發展的時代前沿,迎來了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重大發展機遇,為我們率先突破發展搭建了理想的區域合作平臺。
柞水在經濟區建設中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區位優勢。如果說關天經濟區是大西北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動機”,那么西安就是這部發動機的“心臟”,而柞水處在西安一小時經濟圈范圍內,具有近距離接受輻射帶動的區位優勢。二是生態優勢。柞水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森林覆蓋率高達66。5%,林木綠化率達76。3%,發展生態旅游、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優勢明顯。柞水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礦產資源得天獨厚,旅游資源富有特色,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前景廣闊。
立足自身優勢,我們將跟進《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關于經濟區的發展定位,著力把柞水打造成為在經濟區中有重要影響的“一區兩基地”。“一區”即按照“生態為基、文化為魂”的理念,充分挖掘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的優勢潛力,加大營盤、縣城、溶洞、鳳凰四個旅游景區的建設力度,完善旅游要素和生活服務設施,使柞水成為經濟區中旅游產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節點,成為經濟區核心區——西安的第二生活區。
“兩區”即以納入經濟區為契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盤龍生態產業園和小嶺工業區建設,深度開發礦產資源,延長產業鏈條,把柞水打造成為經濟區內鋼鐵工業及有色金屬材料的供應基地。同時充分發揮柞水生態環境優勢,加快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打響柞水綠色食品品牌,使柞水成為經濟區內綠色農產品的供應基地。
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努力解決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管理方式、工作節奏等方面與新形勢不適應的問題;深入考察研究,把柞水置身于關天經濟區這個大格局中來謀劃和定位,迅速調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深入開展區域交流與合作,推動柞水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二次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