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這次全委會的主要任務是,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市委二屆十次全會精神,回顧總結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審議通過《洛南縣工業三年趕超計劃》和《洛南縣農業三年強優計劃》(以下簡稱“兩《計劃》”),學習輔導《從全省考評看洛南發展“短板”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振奮精神,扎實工作,確保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奮力打開“十二五”前三年工作局面。前不久召開了縣人代會,今天明智同志就經濟工作還要進行總結和部署。下面,我就三年趕超問題講六點意見。
一、為什么要搞兩《計劃》一《報告》?
兩《計劃》,既是深化和落實“十二五”有關大《規劃》的計劃,更是追趕計劃和反超計劃。一《報告》,是應對省市考核,研究洛南“短板”,指導大家學會“考試”,努力考出好“成績”的分析報告。五年看三年,三年定大局。搞兩《計劃》一《報告》,目的就是進一步統一全縣人民的思想,凝聚全縣人民的力量,增強全縣人民的危機感,使全縣人民看清差距,增強壓力,奮力打開頭三年工作局面,確保“保二爭一不當三”大局目標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
“十一五”以來,尤其是金融風暴以來,柞水的發展勢頭銳不可當,咄咄逼人。“十五”末,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洛南8.32億元,柞水3.72億元。“十一五”末,洛南26.4億元,柞水30.01億元。5年,咱們增長3.2倍,柞水增長8.1倍。全市工業“洛老二”“銀牌”,2009年被柞水奪走了,咱們現在是“銅牌”。2010年底,全市縣域經濟實力排行榜商州第一,柞水第二(83縣44位),洛南第三(83縣48位)。
工業是支撐縣域經濟社會突破發展、率先發展的臺柱子和頂門杠。工業這根臺柱子“銀牌”被柞水奪走了,請問“洛老二”GDP“銀牌”地位還牢靠嗎?在座各位,難道眼睜睜看著柞水把GDP“銀牌”再從咱們手上奪走嗎?我們不捍衛岌岌可危的“洛老二”地位能行嗎?
洛南的工業能不能反超柞水,我的評估是能超,而且很快就能趕超。金融風暴后,咱們的鉬產業“木訥”、“木呆呆”,導致工業“灰不溜秋”。柞水這幾年工業跑得快,主要靠鐵,靠鐵業,他們是一鐵獨大。縱觀國際國內鉬產業形勢,近幾年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塌也塌不下來。我們不能拴在鉬這一棵樹上吊死。必須尋求非鉬產業異軍突起,活人不能叫屎尿憋死,要千方百計實現東方不亮西方亮。非鉬產業異軍突起,必將成為我們工業趕超柞水的突破口、著力點和主攻方向。會戰二三年,攻堅二三年,決戰二三年,必大見成效。
經過近幾年的整合、改制和招商,擴大工業規模,調整工業結構,工業經濟擴張、優化、整合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鑫元等一批黃金項目正在上馬,九州等一批綠色特產加工項目正處在投產的攻堅階段,硅石建材、融熔硅等“硅業”項目已經啟動,鉀長石等“鉀業”項目進入破土階段,喊了十幾年的造紙項目招商已經到位,一批化工項目正在推進。白云石“鎂業”項目正在加大力度招商。同時,對傳統優勢鉬業提等升級,對鐵整合擴改到30萬噸,對煤改制、技改擴大到30萬噸,再把很有把握的洛源國電、尖角大唐兩個風能發電廠促上去。這些項目的體量和塊頭,雖然暫時還不能與鉬老大抗衡,但加起來群體體量也是不小的。二三年內,靠這些新項目加老項目,趕超、反超柞水,完全有實力,關鍵看我們工作是否到位。
《分析報告》,相當于老師的試卷講評。考核,就是考試。考核結果,就是考試成績單。要學會應試考核一些管用的“秘訣”,這里,只強調一下正貢獻與負貢獻問題。省市考試,4大類31個小項。去年,咱們的綜合成績在83個縣(市、區)中排48位,陜南第10位,全省107個縣(市、區)排72位,關天陜西58個縣排48位,進7位。從本屆政府2007年算,4年前進19位,從“十一五”算,5年前進17位。以83縣48位為基點,31個子項中正貢獻的有19項,進位最大的有GDP增速(13位),財政收入(29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位),工業增加值增速(20位)。負貢獻的有11項,農民人均純收入79位,拖后腿31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78位,拖后腿30位;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78位,拖后腿30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2位,拖后腿24位;常用耕地面積指數72位,拖后腿24位;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0位,拖后腿22位;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2位,拖后腿14位;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55位,拖后腿7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位,拖后腿6位;財政總收入增長速度54位,拖后腿6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50位,拖后腿2位。
各位領導,各級、各部門都要學會“田忌賽馬”,以己之長,克彼之短,取彼之長,補己之短。對正貢獻的,要鞏固提高,不要溜,不要下滑。對負貢獻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用藥,定向使力,把短板補長,趕上來,沖上去,不拖后腿。學會把“短板”補長,這就是會考試的“秘訣”。
要捍衛“洛老二”的地位,笨使勁兒,使蠻勁兒也不行。必須會使勁兒,巧使勁兒。要三管齊下。第一,工業跳躍發展,靠工業趕超。要牢牢地把工業這根臺柱子死死抱住,將其做粗、做長、做壯。這是關鍵,這是根本。第二,農業強優發展,靠農業提、拉、推、補。發揮洛南農業傳統優勢,把優勢做優、做大、做強,靠農業提升、牽拉、推動、貼補,實現以優補劣,以大補小,以強補弱。第三,三產突破發展,不讓三產拖后腿。洛南的三產是弱項,是大“短板”。三產要突破,突破口是旅游;旅游要突破,關鍵在華山南區;華山南區要突破,關鍵在交通;交通要突破,關鍵在早請示、晚匯報,靠精神感動、感化“上蒼”,把“夾生飯”強行“燜熟”。洛南至華陰、洛南至盧氏這兩條高速路突破了,就可適時推出洛南三產“突破計劃”,實現一產、二產、三產協調、協同、協和發展。
二、工業如何趕超?
工業要趕超,必須開好三大處方。
第一個處方:診準工業經濟病情
實現工業趕超,就必須把工業的脈搏號準,把病癥診斷準,把趕超的線路圖畫準。總的來講,我縣工業發展前景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很好。有資源,有項目,有舞臺。咱們的任務就是想辦法把這臺大戲排好,演好。工業的問題集中表現為“小、弱、畸、后”四個方面。從塊頭看“小”。總塊頭小,排柞水之后,退居全市第三。從發展現狀看“弱”。對GDP的貢獻只有26%,排全省83縣第55位。柞水36.7%,排全省48位。全省最高的志丹縣86.9%。咱們的工業遠沒有成“柱子”,充其量還是“屋椽子”。從結構看“畸”,礦業獨大,一鉬獨支。鉬產值占工業總產值70%左右,不穩定,很脆弱,風險大。鉬業打個噴嚏,全縣經濟感冒。換句話說,我們的發展被鉬業“綁架”了,鉬榮縣榮,鉬落縣落。從全省、全市橫向排位分析看,成績差,排名“后”。去年,全省工業增加值增速最高的富縣增長77%,洛南21.3%,在全市排倒數第三,富縣增速是咱們的3.6倍。
把我縣工業成就與存在的問題關住,綜合診斷,工業經濟處方基本結論是:發展了還沒有進入“快車道”,崛起中還沒“挑大梁”。用人的成長年齡打比方,工業還是“少兒期”,正處于“兒童”向“少年”過渡期。距18歲成人還有一段距離,大致在10歲至13歲之間。
第二個處方:明確工業經濟藍圖
“十二五”,洛南工業經濟藍圖是啥樣子?“十二五”,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藍圖是“一市三基五業”。根據“一三五”宏偉藍圖,工業經濟的藍圖就是“四業一園”。四業,即培育壯大礦產加工業、綠色特產業、醫藥化工業、造紙加工業四大工業經濟主導產業;一園,即工業園區,具體包括陶嶺工業園、黃龍工業園、衛東工業園、小秦嶺黃金工業園四個園區。
繪就工業經濟“四業一園”宏偉藍圖,必須明確其主題、主線和主攻目標。科學發展是主題。將科學發展深化、滲透、落實到全縣工業領域,其主題就是:大項目支撐、大企業引領、園區化承載、集群化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主線。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體化、洛南化、階段化,其主線就是:擴總量、調結構、轉方式、提效益、快趕超。其主攻目標就是:培育壯大四大工業產業,建設提升四大工業園區,傾力打造“三六九”億元企業艦隊,重拳錘煉工業強縣,重振洛南工業雄風。“十二五”末,工業總產值150億元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0億元,增加值30億元,工業化率達到35%。礦產加工業達到100億元,綠色特產業20億元,醫藥化工業10億元,造紙加工業20億元。五年看三年,到2013年底,實現工業總產值100億元,年均增長39.5%,工業增加值32億元,年均增長37.8%,全縣規模企業達到30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0億元,年均增長45.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億元,年均增長38.7%,產銷率達到95%以上,工業化率達到32%。支撐縣域經濟社會突破發展、率先發展,反超柞水,奪回全市工業經濟“銀牌”地位,奪取省政府工業增速大獎。
第三個處方:明確抓工業的著力點
抓工業有一個基本順序和脈線,產業→項目→企業→園區四大件。即從四大“產業”入手,策劃能支撐產業的“項目”,招引能實施項目的“企業”,然后將“企業”布局到“服水土”的“園區”。要把“四業一園”宏偉藍圖變成現實,實際工作中就必須突出產業、項目、企業、園區四個著力點。一是產業。著力抓四大工業經濟主導產業。對礦產加工業和綠色特產業兩大產業,定位是“做大做強”,在“大”和“強”上做文章,重在“強”。對醫藥化工業,定位是“做大做長”,在“大”和“長”上做文章,重在“大”。對造紙加工業,定位是“做成做大”,在“成”和“大”上做文章,重在“成”。簡單地說,四大工業經濟主導產業就是“兩強一大一成”,或者叫“強,強,大,成”。二是項目。著力抓投產、進度、動工、儲備。對在建項目給力抓“投產”,對已動工項目給力抓“進度”,對儲備項目給力抓“動工”,對策劃項目給力抓“儲備”。三是企業。著力抓“三六九”億元企業艦隊。四是園區。著力抓四個工業園。
三、農業如何強優?
我們的農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基地不大,優勢不優,特色不特,名牌不名。經過二三年的拼搏,把洛南建成商洛農業強縣,陜南農業大縣,陜西產業名縣,大幅提高農業,尤其是農業工業對GDP的貢獻份額。在一、二、三產中,現階段農業仍然是我們最大的優勢產業。提升壯大的潛力、空間仍然很大。強優農業,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三農三化”之路(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產業化,農村的根本出路在于城鎮化,農民的根本出路在于非農化)。就農業抓農業不行,就“三農”抓“三農”也不行。必須用工業化的理念改造農業,用城鎮化的理念改造農村,用市民化的理念改造農民。任何單打一地抓農業,任何單打一地抓農村,任何單打一抓農民,都不行。必須跳出農業抓農業,跳出“三農”抓“三農”。必須打“組合拳”,不能演“獨角戲”,不能跳“獨角舞”,必須唱“大合唱”,必須跳“集體舞”。
強優農業(廣義農業),有三個層面,必須實行三個兩手抓。一手抓基地迅猛擴張,一手抓龍頭達產達效;一手抓龍頭成龍成業,一手抓一品成莊成群;一手抓新農村提等升級,一手抓城鎮化跳躍發展。站在農業,一手抓五大洛牌基地迅猛擴張,一手抓“4+1”五大龍頭企業(財安、九州、天玉、成華、煙司)達產達效。站在工業,一手抓“4+1”五大龍頭企業,帶動拉動五大洛牌成龍成業,一手抓集農、工、商于一體的,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一村一品”小龍頭成莊成群。確保每個農戶擁有2-3個骨干財源,確保每個農戶參加2-3個專業合作社,擴大工商業覆蓋農業的廣度、深度和幅度。站在城鎮,一手抓新農村建設,一手抓城鎮化,扶貧、工賑、陜南搬遷等工程一齊上,用城鄉一體化的手段改造農村,改造農民。把農村變成城鎮,把農民變成市民。使城鄉“三公兩文明”(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精神文明向農村傳播)盡快、逐步全覆蓋,努力縮小城鄉二元差距,實現手拉手、肩并肩奔小康。
這里,我只重點講基地迅猛擴張和龍頭企業達產達效這一組“兩手抓”問題。
第一,基地迅猛擴張。縣委、縣政府要抓的基地,就是“五大洛牌”基地,而不是蘿卜白菜什么都抓。到“十二五”末,“洛豬”出欄商品豬、出售仔豬、屠宰加工“三個100萬”頭,“洛桑”15萬畝,“洛果”80萬畝1600萬株,“洛煙”10萬畝,“洛薯”20萬畝。到2013年,“洛豬”出欄商品豬、出售仔豬、屠宰加工“三個80萬”頭,“洛桑”11萬畝,“洛果”70萬畝1400萬株,“洛煙”8萬畝,“洛薯”20萬畝(洋芋15萬畝,紅薯5萬畝)。
“五大洛牌”基地,也不是平均用力。分“三無為”和“兩有為”。“洛豬”,穩定扶持政策,不需要大會戰,堅持常年長抓。“洛煙”,煙司要不斷加大扶持力度,政府要穩定重獎政策。“洛薯”,引導高邊遠鎮村推廣三項技術。這樣,“洛豬”、“洛煙”、“洛薯”這三大基地就可以實現“無為”。真正需要行政強力推動,政策強力引導,年年堅持大會戰的,只有“洛果”、“洛桑”兩大“有為”。發展五大基地說起來一大籮筐,好象任務很重,真正有難度、任務重的只有“洛果”和“洛桑”兩大項。核桃任務,“十二五”末總量達到1600萬株,人均40株,人均增收1600元。算大賬,現在人均20株左右,今后5年新增800萬株,每年新增160萬株,即每年新增8萬畝,每年人均新增4株。任務十分艱巨。主要路徑三個字:點、栽、管,三管齊下。根本路徑只有一個字“點”。“秋五春三大會戰,年增八萬扛死肩”。蠶桑任務,現在號稱8萬畝、10萬畝,實際不到5萬畝。“十二五”末總量15萬畝,戶均1.5畝,人均增收1000多元。5年新增10萬畝,年均新增2萬畝,任務同樣十分艱巨。要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行政推動力度,否則“洛桑”極有可能完不成任務。
“五大洛牌”基地,或者說全縣農村經濟,縣委、縣政府需要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大動干戈”的,每年須搞兩次,每年大打春、秋兩大戰役。春季戰役,須大打“栽楊柳、點核桃、栽蠶桑”三大硬仗。秋季戰役,須大打“點核桃、栽蠶桑、調結構”三大硬仗。把兩大戰役規定動作做到位了,把兩大硬仗打勝打好了,不愁基地不擴張,不愁人均不達標,不愁收入上不去。
第二,龍頭企業達產達效。縣委、縣政府不是什么龍頭都抓,重點就抓財安、九州、成華、天玉、煙司五大龍頭。煙司不用操多大的心。九州已慢慢在轉,逐步滾大。天玉,維維集團已有意向收購。最頭痛的是財安和成華,對這兩個“榆木疙瘩”,既可以由現在業主往前推進,也可政府拿在手上,切斷矛盾,二次招商。只要我們努力,沒有招不成的,也沒有搞不成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確保二三年內五條“龍”全部達產達效,為農業強優安上騰飛的翅膀,為工業趕超注入強大的活力,實現一舉多得。
四、必須大搞招商引資
工業趕超也罷,農業強優也罷,三產突破也罷,擴總量也罷,調結構也罷,轉方式也罷,沒“錢”,都是一句空話。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一般來講,抓投入有“爭、引、盤、貸、炒”五種基本籌資方法。“炒”,咱們條件還不成熟。“爭”,主要是基礎設施和農業基地建設。“貸”,主要是企業流動資金。工業,幾乎全靠招商引資,農業龍頭同樣要靠招商引資。“十五”末全縣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只有8570萬元,而“十一五”末全縣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到18.29億元,增長21.34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63億元47.3%,其中工業項目招商到位資金7.9億元,占工業總投資74%。可以說,沒有招商引資的大突破,就不可能有“十一五”這大獎那大獎,這輝煌那輝煌。“十二五”,五年砸不下去近400億元,“一三五”宏偉藍圖,就不是藍圖,而是一條破麻袋布,不可能多姿多彩。而近400億元的投資,至少60%需要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必須把四個問題搞清楚。一為什么要招商?因為貧窮。二拿什么招商?拿項目招商。三怎樣拿項目招來商?要懂行。四怎么去招商?以誠信招商。在具體招商過程中,要把招“引”這篇文章做好,就要學會和掌握“吹、拉、彈、唱”。
吹,不是吹牛皮、放大炮。市場和客商不吃這一套。這里的吹,是指善于叫賣,善于吆喝,善于喊叫。要選擇簡、潔、明、快的方式、方法,把項目吹給客商,讓其一聽就懂,一看就明,一碰就“來電”。這個簡、潔、明、快的方式方法就需要在編制項目時,推介項目時,因項而宜。文字、圖片、畫冊、文本、視聽,甚至實物等,要進行精心地策劃、選擇和組合。絕不能千篇一律,絕不能稀里糊涂,絕不能得過且過。一定要區別對待,有粗有細,有深有淺,富有針對性,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死板教條。我們有的同志招商,要么只說了一兩句話,客商就看清了嘴里長了幾顆牙,肚里裝了幾滴水;要么,機關炮放了大半天,客商還云山霧罩,這都叫不會吹,瞎吹,胡吹。
拉,就是善于通過大、小、直、間的方式方法,天南海北、四面八方,拉信息、拉人脈、拉客商。“大”,就是利用各種大型招商會海拉。“小”,就是組建各種小分隊定向組團一對一地拉。“直”,就是以各種方式直接見面、直接接觸,面對面拉,口對口拉。“間”,就是以各種間接方式,隔人、隔山、隔水,間接拉,比如以商招商,“擊鼓傳花”等。
彈,就是善于采取硬、軟、進、退的方式方法,談判、搓合、捏合,琢磨、推敲、把脈。“硬”,就是事關國家法律、政策的條件,政府不敢讓步,不能違法違規,這是原則,這是底線,這要硬。“軟”,就是靈活性,不要輕易說“不行”,多想怎么能行的辦法、措施和竅門兒。“進”,就是根據對方的意愿,適時跟、適時進,盯住不放。“退”,不是退出,這里是指,非法律、非政策、非原則、非大局等原則性之外的事項放開談,解放思想談,正向談,反向談,捆綁談,歪打正著談,十八般武藝全用上談,力促成功。
唱,就是大聲唱商、大力招商。在招商過程中,漫無邊際地海吹、海拉、海彈,也不行。要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大聲“唱”。每一年,每個階段,都要有側有倚,突出重點。把全年的項目、幾年的項目,理成辮子,排成隊,分清輕、重、緩、急,既要把網撒開,又要重點突出,適時收網撈魚。
五、必須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當前我縣社會總體保持穩定,但不穩定因素還不少。各級領導干部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密切關注社會動態,及時研判維穩形勢,準確把握社情民意,依法妥善處置突發事件和各類矛盾糾紛,切實做到見事早、行動快、不反彈。必須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行政,認真做好重大事項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在資源開發、征地拆遷、企業改制等工作中注重兼顧群眾利益,妥善處理由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要做好信訪工作,深化領導干部下訪和“三無縣”創建活動,扎實開展“息訴罷訪百日行動”,穩控老訪戶,息訴罷訪新訪戶,最大限度地減少重信重訪,為縣黨代會、縣鎮人代會、村級換屆創造寬松環境。深入開展平安洛南創建活動,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有效預防和遏制各類違法犯罪,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進一步夯實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加強對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監管,及時消除各類安全生產隱患,努力防止一般性事故,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促進全縣安全生產形勢的穩步好轉。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加強汛情研判和預警預報,完善應對預案,加強值班值守,確保全縣安全度汛。
六、必須切實加強黨的建設
實現五年目標,完成三年任務,關鍵在黨,重點在人。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必須圍繞科學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抓好黨建,突破口、著力點,就是選好人,用好人。
一要用“七·一”講話精神武裝思想。胡總書記“七·一”講話,是新的偉大工程綱領性文獻。要按照中省市的要求,要結合創建學習型組織的要求,自學、集體學、輔導學、交流學相結合,用《講話》武裝頭腦。在增強黨性上下功夫,明確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一套制度,堅定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引導廣大黨員清醒認識“四個考驗”和“四個危險”,對照檢查,深刻剖析,加強黨性鍛煉和作風養成,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要在指導實踐上下功夫,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善于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人人做到會說洛南話,辦好洛南事。要在推動工作上下功夫,完善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豐富促進和諧的政策措施,探索提高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方式方法,努力把洛南各項事業全面向前推進。
二要抓住換屆機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換屆不是換莊,換屆要換出新氣象。鎮換屆基本到位,縣級和部門大致在10月左右到位,村換屆大致在第四季度到位。中央抓干部管理重點在縣以上,縣抓干部管理重點在基層,尤其是村級。要像國家管理公務員一樣,全面加強村干部管理,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全面激活農村帶頭人隊伍,切實把農村“能人”吸聚到村組班子來,選配到“火車頭”來,換掉“只吃涼粉不讓板凳的”,整頓工作軟弱渙散的,使基層組織個個活力四射,村村蓬蓬勃勃。要深化以“富民和諧”為主題“商山深處黨旗紅”黨建活動,創新活動方式,不斷提升黨建品牌效應。要繼續深化以“三樹三強三跨越”為載體的創先爭優活動,努力實現組織創先進、黨員爭優秀、群眾得實惠目標。要深入推進農村“升級晉檔、科學發展”和城市“文明社區、和諧家園”活動,不斷激發村級黨組織內在動力。要繼續實行領導干部抓黨建聯系點工作制度,堅持把聯系點建成黨建示范點,以點帶面,不斷推進基層組織建設上水平、上臺階。
三要切實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努力把人選準,把班子配強。要注重選拔善于推動科學發展、成績突出的干部,注重選拔敢于負責、善于解決問題的干部。堅決防止把干不了事的選進班子。要正確對待個人進退留轉。充分認識到“進”是黨的事業發展進步的需要,“退”是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的需要,“留”是保持領導班子穩定和工作連續的需要,“轉”是優化干部資源配置、培養鍛煉干部的需要,正確看待個人得失,自覺服從組織安排,自覺做到進得坦然、退得愉快、留得安心、轉得踏實。要嚴肅換屆工作紀律。全縣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落實“5175”要求,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換屆工作環境,對于“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的,堅決嚴肅查處,絕不姑息縱容。對不服從組織安排的,就地免職,嚴肅處理。要切實加強作風建設,不斷強化群眾觀點和群眾立場主題教育,健全聯系群眾制度,貼近群眾,融入群眾,提高服務群眾本領。要學會立即落實和緩期落實,學會零售落實和批發落實,學會隨機落實和固定落實,切實做到件件有人抓、事事有著落。
四要切實加強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加強黨對人大和政府工作的領導,大力支持全縣各級人大和政協組織履行職能,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人民團體的領導,認真做好統一戰線、民族、宗教和工商聯工作。繼續推進黨務、政務、村務、廠務公開,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政治。堅持黨管武裝原則,切實加強民兵預備役工作,深入開展軍民共建和雙擁活動,促進軍政軍民團結。
五要切實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大家知道,今年查處了一批干部,大家都很惋惜,同志們都要引以為戒。各級干部一定要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對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等方面的監督檢查,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深入開展行風評議,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從嚴查處損害客商和群眾利益的人和事,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同志們,五年看三年,三年看頭年。我們要不失天時,不負地利,珍惜人和,奮力全面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迅速打開頭三年工作局面,為奪取“十二五”全勝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