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雷超鋒 張希鋒)初夏的雨,綿綿密密,洋芋苗上滴溜溜打轉的水珠,好像一顆顆晶瑩透亮的珍珠。“好一場及時雨啊,1250畝地膜洋芋豐收在望。”5月7日,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商州區黑龍口鎮里程村黨支部書記高樹賢和群眾查看墑情時難掩內心喜悅:3000公斤商品薯統一通過脫毒地膜洋芋專業合作社銷往湖北、河南,可望賣個好價錢,讓群眾得實惠。
“賣個好價錢,群眾得實惠。”是高樹賢的夢想。他和商州區400多名村支書一樣,都有一個自己的夢想。圍繞“中國夢·我的夢”,商州區各條戰線的領軍人物接受采訪時,紛紛暢談心中夢,同繪發展圖。
27歲的楊斜鎮椒園溝村黨支部書記、大學生村官屈濤濤說:“實現通組路、農網改造全覆蓋,做大生豬養殖業,建好千畝核桃園,群眾人均收入在1萬元的基礎上再翻一番。”
村支書們的夢想,匯集成了絢麗的強區夢。4月中旬,商州區委主要領導在相關會議上首次提出“強區夢”,認為經濟強、科教強、文化強、生態強是強區夢的重要內涵。
生產總值達到150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50億元以上、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實現“四個翻番”。面對這一夢想,被譽為“陜南第一園”的大荊秦土地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負責人趙保林立下豪言壯語:要把商州獨特的生態環境變成產品,變成品牌,變成效益,最終促進商州乃至商洛現代農業發展。
“十二五”末,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高中毛入學率達85%以上,“雙高雙普”全面實現,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這樣的目標,讓全區4700多名教師精神振奮。商州區中學教師孔春民說,把孩子教好,讓家長放心、社會滿意就是自己最大的夢想。
發揮先進文化引領作用,不斷繁榮文化藝術事業,讓人民群眾享受基本公共文化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實現這樣的文化強目標,商州區文廣局局長張勇說,要整合群眾易懂可觸摸文化的載體,構建群眾日常生活需要的“最低文化生活保障線”。
更多群眾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要在山青水綠的生態環境中,實現人富村美的幸福夢想。相關部門則表示,生態強就是人居環境有效改善,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0%以上,萬元GDP能耗五年下降16%。黑龍口鎮梁坪村黨支部書記張述正說,要讓人們在這里欣賞秀美自然風光、體驗傳統農耕特色、感受客家民俗風情,讓閔家河流域旅游觀光休閑園成為濃縮的“大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