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記者 陳 靜)地處市區西南三十余公里處的商州區三岔河鎮七星村,是一個山區貧困村。1971年出生的趙亞峰在這里已經做了9年的村支書。這幾年,他帶領村民創建櫻桃園,修路、修橋等,改變了村里的面貌,帶領大家走上致富之路,他也成了當地群眾津津樂道的好支書。
剛到七星村當支書時,村里六七公里的路都是土路,只能走架子車,2011年開始,趙亞峰帶著村民開始斷斷續續進行道路硬化。2014年,村里的路才全部硬化結束,這對村里人來說,著實提供了很大便利。
七星村全村有410戶1377人,以前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就是務農,現在則是外出務工和櫻桃產業。說起如今村里風生水起的櫻桃產業,趙亞峰有說不完的感觸,上世紀90年代大多數群眾寧愿選擇在外務工賺錢不愿意種植櫻桃樹,他只好在村上組織人力栽樹,一開始200畝的櫻桃樹最好的時候一棵樹一年可以收入兩千多元。2008年,村里又擴大了200畝櫻桃樹,櫻桃獲得的可觀收入讓群眾欣喜不已。2010年結合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村干部齊心爭取了400畝地擴大櫻桃種植規模,當時一畝地能栽44株到50株左右。趙支書介紹,現在七星村平均每戶都有一畝櫻桃樹,每當櫻桃成熟就有客商來上門收購,也有部分村民自己將櫻桃銷往市區。按照一斤櫻桃10元錢的價格,基本上每棵樹都能收入兩三千元,櫻桃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也讓當地群眾對支書感激不已。
1932年出生的嚴振忠是村里的老支書,已經有51年的黨齡,作為一名老黨員,提起現在的生活,他總是對黨的政策和趙支書及村里充滿感激。他說“過去的生活跟現在的好生活簡直沒辦法比,趙支書人好,我是沾了黨的政策和趙支書的光了”。據老人介紹,他以前一個人住一間十五平方米左右的土房,主要經濟來源就是老齡補貼,日常生活中趙支書對他頗為關照。今年“七一”期間市上組織慰問老黨員時,村上把嚴振忠的情況上報,市上領導知道了老人的情況,在各級領導的關注下,趙支書多方籌措,組織村里的財力、人力,兩個月內幫老人蓋了一間30平方米的磚房,同時還幫助老人添置鋪蓋等物。
每當說起七星村近年來的基礎設施和村民生活條件的改善時,趙支書也總是靦腆地說是自己運氣好,碰上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等好政策,加上群眾的支持他才有信心帶領村民不斷提高生活水平,并將繼續努力使七星村村民的日子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