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 非
“跟著我念:哥——你用手摸著我的脖子,感受一下聲帶的振動……”7月8日,在市特殊教育學校,一堂語言技能訓練課正在進行。上課的王宏老師跟聽障孩子一對一、面對面,教其張嘴說話。
王宏今年54歲,是市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老師。她先后榮獲“陜西省第一屆特殊教育教學賽一等獎”以及教育部辦公廳和中殘聯辦公廳“特教園丁”獎,并多次獲得市級、校級“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稱號。從教近30年來,她始終用母親般博大的胸懷以愛喚愛,在平凡的崗位上,用點點滴滴的故事講述著“特教老師”的不凡。
時間撥回1993年,那時剛成為特教學校老師的王宏,對于殘障兒童教學沒有任何經驗。學校了解情況后,決定派她去西安盲啞學校跟班學習兩個月。學習的第一周,王宏完全無法理解課堂上老師講的東西,也不懂如何跟這些孩子交流。當時,她打起了退堂鼓。幸好帶她的韓老師一直鼓勵她,給她加油打氣。到了第二個月,韓老師把課堂交給王宏,她獨自站上講臺,嘗試上課。經過兩個月的學習鍛煉,王宏順利通過了校領導的評估,返回商州后,開始了漫長的特教之路。
來自鎮安縣的杜飛(化名)入學時還不到6歲,每天小臉抹得臟臟的,鞋子、衣服也常常穿反,整天流著鼻涕哭著喊著要媽媽。每次,王宏都幫他把臉洗干凈,整理好衣服、鞋子,然后拉著他在校園里轉,有時還帶著他去買好吃的,哄他開心。時間久了,要么王宏拉著他的小手,要么就是他拽著王宏的衣襟跟在屁股后面,王宏走到哪兒,他就跟到哪兒,在他鬧著要媽媽的時候,王宏就從包里拿出好吃的。生病的時候,王宏把他帶到家里照顧;缺少換洗的衣服,她就把自己孩子的衣服給杜飛穿;沒有學習用品,王宏幫他買。慢慢地,杜飛竟然含糊不清地大聲喊“王媽媽”,王宏心里十分高興,激動得落了淚。
有年冬天,班里的一位學生半夜突然發燒,王宏接到電話后,立馬趕到學校。學生已經是大小伙子,她背不動,就喊上兩個學生幫她,把發燒的學生送到了醫院。那一晚,王宏幾乎沒有合眼,在醫院守了學生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她又幫學生買好早餐,打電話通知遠在鎮安的學生父母。等到下午,家長到了醫院,王宏這才趕回學校。
幾十年來,王宏堅持將愛心和耐心融入教育教學之中,全身心呵護著來自山區家境貧困的殘障兒童。她把殘障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給他們縫衣服、釘紐扣,帶他們去洗澡、理發,夏天買涼鞋、冬天買暖水袋,在學生眼中,她是可親可愛的“王媽媽”;在家長心中,她是值得信賴的“人民好教師”。
為了把殘障孩子培養成殘而不廢、自食其力的人,王宏手把手地教女生如何處理生理期衛生,教孩子們如何自護自救;課堂上,她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科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把枯燥的文字變為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輕松掌握知識。課外,王宏還注重培養學生各類興趣愛好,耐心引導孩子學習書法繪畫、手工制作、編織刺繡等知識,讓殘障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接受良好教育。
春風細雨促芽長,精心培育滿園香。在王宏的辛勤努力下,有40多名殘障學生順利融入社會,有的已經成家立業,有的在高等學校繼續深造,有的當上了陶藝老師,有的在服裝廠做工……他們都成長為合格的勞動者,在各個行業發揮著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