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著將恒大女排變成準國家女排,讓恒大足球俱樂部在亞洲掀起風暴,恒大這個品牌早已經通過體育這個平臺,成為國人的關注焦點。如今,隨著恒大音樂公司的成立,未來的日子,恒大這個名字,顯然又會清理不少人的認知死角,繼續擴大他們在文體產業的影響力。
恒大涉足音樂產業,其背景與收購廣州足球隊、成立廣州恒大俱樂部,幾乎如出一轍。在恒大介入中國足球時,中國足壇如同一潭死水,中超聯賽的各支俱樂部,除了魯能還算高投入之外,幾乎都只滿足于小富則安。直到廣州恒大俱樂部的出現,才終于通過高投入的引援,國際級球員的招募,從而不僅很快成就了自己中超冠軍的霸業,而且很快讓整個中超聯賽水漲船高。先不說中國足球水平提高與否,至少恒大用自己的金元足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足球,無限擴展了足球平臺的宣傳功能。
而如今的中國流行樂壇,也正處于恒大介入前與中國足壇相似的困境。缺少投資人的高投入,更缺乏一個健康的產業平臺,也讓整個音樂行業都處于一盤散沙的狀態。即使是太合麥田掌門人宋柯這樣行業尖兵的角色,都不得不以開烤鴨店的方式,來“貼補”家用,整個行業環境之惡劣,可見一斑。
恒大與宋柯、高曉松的結盟,對整個中國音樂產業來講,無疑是一針強心劑。作為行業領頭人,宋柯不缺眼光、不缺戰略,但一直受制于資金的問題,無法完成多種音樂資源的整合,從而真正實現從版權、制作、演出、數字平臺等一條龍的做主。恒大一貫的高投入,無疑能從資金上,讓宋柯得到進一步的話語權,以更高的高度來完成音樂產業布局。
與此同時,恒大音樂的出現,也讓中國流行音樂產業,終于群龍有首,也能夠通過這樣的首,形成一種行業的向心力。在涉及到數字音樂收入、版權等方面跨平臺的合作和談判,也遠比之前唱工委這種手上無“權”的組織,能夠為整個音樂產業爭取利益。而利益的獲得,回過頭也能讓音樂產業能夠更有序地發展,讓音樂產業核心的創作者、歌手,終于有了可以依靠的組織,并在有版權保障的前提下,刺激創作。
從各方面來講,恒大音樂的未來,就是恒大足球俱樂部的現在。(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