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易音樂人登陸“年代音樂秀” 平臺音樂傳播生態初具勢能
音樂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于人是回憶,于時代便是鏡子。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首《春天的故事》記錄了改革開放的時代變革,而通俗白描的手法更是將改革的宏大敘事寫出了流行曲的傳唱度。不覺間,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改革開放也進行到了第40個年頭。
為了重溫和紀念這個歷史節點,10月26日—30日,由人民日報新媒體發起的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的創意體驗館“時光博物館”在北京三里屯開館。
而音樂作為時代記憶的一部分,自然不可或缺。作為本次活動與人民日報新媒體的獨家音樂合作平臺,網易云音樂除了在現場設有由其獨家支持的“聆聽時光”主題墻,還邀請了木小雅、王勝男、胡晨等3位原創音樂人參演了年代音樂秀,共同演繹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流行金曲,跟現場和觀看直播的觀眾一起找回了回憶里的美好時光,也再一次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其扶持音樂人的能量和決心。
一場超380萬人觀看的獨立音樂秀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當你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會在這里衷心的祝福你……”10月26日晚,網易音樂人木小雅以一首齊秦的《外面的世界》開場,拉開了為期三天的年代音樂秀表演。臺下,聚攏在舞臺下的現場觀眾身穿著大衣站在北京入秋的夜里,手舞著風車,在樂隊的伴奏下跟著合唱著。
說實話,這首1987年發布的經典老歌由90后音樂人木小雅演唱出來,莫名有一種觸摸歷史的穿越感和錯位感。那時候,齊秦不過才出道2年,仍是一副桀驁不馴的孤狼模樣。而這種由新人翻唱經典的方式,既體現了一種音樂理念上的傳承,也正好呼應了活動的致敬主題。
木小雅在演出
三天的年代音樂秀里,四位演唱歌手中的木小雅、王勝男、胡晨均是網易云音樂平臺的原創音樂人,且每人現場都單獨演繹了10-12首經典老歌,包括三人的原創作品,如木小雅的《可能否》、王勝男的《一場夢》和胡晨的《所有事情都會慢慢慢慢好起來》。截止10月29日,在人民日報客戶端與微博端,木小雅、王勝男、胡晨三人的現場直播有共計超過381萬人次觀看,吸引了大批網友的關注。
當然,對于原創音樂人來說,在黨媒活動上亮相表演,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從音樂人角度來看,首先能直接增加線上線下的曝光度,提升自身品牌價值,而通過“經典翻唱+原創表演”的混搭形式,更容易通過經典的力量走近非粉絲群體,再用原創展現自身魅力,進而實現圈粉。
同時,對于網易云音樂來說,通過黨媒的活動,增加原創音樂人曝光機會,既展現了平臺上原創音樂人的實力,也能進一步穩固與音樂人的合作關系。
為什么都在發力原創音樂?
Worldwide Independent Network(WIN)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獨立廠牌共創收60億美元,較2015年的56億美元增長6.9%,占到了全球錄制音樂市場的38.4%(在2015年這一數字是37.5%),發展形勢看好。
反觀國內,以民謠、說唱、國風為代表的原創音樂也借助音樂綜藝、音樂平臺的助力逐步走向主流,成為音樂行業當下最活躍的后備力量。而從各大音樂平臺的布局重點來看,原創音樂也是近年來持續發力的重點。
對于音樂人群體來說,無論基于哪個層面的考慮,越來越多的平臺加入到扶持原創的陣營中都是好事一樁。目前,國內的音樂人大多數處于個體經營的狀態,這也決定了他們在作品傳播和音樂變現上存在著先天的劣勢。盡管現在音樂發布的門檻大大降低了,但要憑借一己之力去推廣歌曲,哪怕是專業的唱片公司也未必能夠保證效果。而要說通過音樂掙錢,除了不成規模的播放分成,靠演出生存也只有一小部分音樂人能真正做到。
在“內容找人”的時代,如何解決音樂人的傳播和變現難題,始終是音樂人最核心、最關注的痛點。而對于平臺來說,除了最大程度的流量曝光、收入分成,通過運營手段和資源扶持,幫助音樂人從平臺走向大眾,實現“歌紅、人紅”才是真正的破解之道。
而各大平臺紛紛入局原創音樂的背后,也有著合理的商業邏輯。對于網易云音樂、騰訊音樂、阿里音樂、太合音樂等幾大玩家來說,挖掘增量版權和新生音樂人是新的機會。
更何況,每個時代都需要自己的聲音。四大天王滿足了80后的完美幻想,周杰倫、五月天們填滿了90后的回憶,誰敢說以后的年輕人不會把陳粒、李志這些音樂人的作品奉為經典呢?顯而易見,要想抓住年輕人變換不斷的音樂口味,著力點必然是這些正在制造“未來經典”的原創音樂人。
從行業角度來看,音樂人和音樂平臺其實更像是一種魚和水的關系。以網易云音樂為例,平臺更多承擔著傳播推廣和造星推新的功能,原創音樂人通過平臺上的“石頭計劃”,能夠獲得更多走向大眾的平臺資源;而網易云音樂本身也需要優質的原創音樂人資源來完善平臺內容體系,形成可持續的健康的商業生態。
而除了版權上的考慮,對原創音樂人的扶持更關乎到整個平臺音樂傳播生態上的布局,成為決勝行業下半場的核心要素。
如何構建音樂傳播生態?
音樂平臺在音樂宣發方面可能會發揮越來越大的價值。而音樂行業終歸是一門內容生意,音樂宣發的主體即音樂人,必然會成為平臺傳播生態的重要一環。
對于平臺來說,要想真正擔負起行業造星推新的重任,最緊要的任務便是留住原創音樂人,而決定其去留的關鍵,則是他們能否真正從平臺獲得行業發展的紅利,能否真正靠音樂生存下去,生活獲得越來越好。
目前來看,網易云音樂在傳播生態的構建上已經初具優勢,或許可為行業提供參考。首先,從版權內容上夯實基礎,穩固平臺的基礎流量。今年以來,網易云音樂先后與華研國際、B2音樂、樂華娛樂、KING RECORDS、Big Hit娛樂、NBC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Japan、Loen Entertainment等多家版權方達成合作,增強存量版權優勢。
其次,加大對音樂人扶持,持續發力原創增量內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網易云音樂平臺入駐獨立音樂人總數超過7萬,是國內最活躍的音樂社區和最大的獨立音樂人平臺。同時,平臺已與包括萬曉利、陳鴻宇、花粥、房東的貓、謝春花、Jony J、徐秉龍、金玟岐、AY楊佬叁、木小雅等眾多獨立音樂人達成了深度合作,搶占了增量版權的先機。
另外,平臺還擁有《音樂好朋友》《云村聽歌會》等多檔自制綜藝,輔以樂評、歌單、個性化推薦等產品創新,上線音樂專欄、加碼視頻內容、布局線下音樂演出、推出LOOK直播等方式,成功打造了覆蓋“音頻+視頻+直播+現場+圖文”等方式的音樂傳播路徑。
而在10月12日,網易云音樂新一輪融資中還拿到了百度的戰略投資。很明顯,網易云音樂將會得到百度這個超級流量入口,在內容、流量、版權等多維度獲得彈藥補充。
從數據上來看,網易云音樂也涌現出不少播放量過億的爆款原創音樂作品,音樂傳播生態已經初具勢能。根據網易云音樂今年9月份公布的數據,音樂人永彬Ryan.B、AY楊佬叁的代表作《再也沒有》在網易云音樂播放量達7.7億,音樂人木小雅《可能否》播放量達5.6億,徐秉龍、沈以誠歌曲《白羊》,王貳浪《往后余生》,煙把兒樂隊《紙短情長》播放量均超過5億。
而發布扶持獨立音樂人的“石頭計劃”以來,平臺上也連續走出謝春花、鹿先森樂隊、房東的貓、宿羽陽、Fine樂團、栗先達等一大批知名獨立音樂人及獨立樂團。
向具備內容生產能力的生態型平臺轉型將成為大趨勢,而音樂傳播鏈條作為整個生態的骨架,無疑讓平臺擁有了生生不息的造血能力、反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