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14日電 (記者 杜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北京今年共安排部署了12大類70項重點任務進一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將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抓好核心區控制性詳規實施,提升核心區服務保障功能,持續降低人口、建筑、商業、旅游密度。同時,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區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高質量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
今天,記者從北京市京津冀協同辦了解到,為進一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22年工作要點》(簡稱《工作要點》)已于近期印發實施,共安排部署了12大類70項重點任務,涉及173條重點事項。
緊抓“牛鼻子”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
北京嚴控非首都功能增量,嚴格執行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不予辦理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務累計近2.4萬件。禁限目錄在嚴守功能底線的同時,也為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開了更大空間,科技、商務、文化、信息等高精尖產業的新設市場主體持續增加,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
2014年以來,北京累計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約3000家,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加快補齊便民服務設施,建設提升便民商業網點7000余個。
北京不斷優化公共服務資源布局,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等4所高校新校區如期投用;核心區三級醫院床位累計疏解2200余張,2021年核心區三級醫院外地患者較2019年同期減少約186萬人次。
今年,北京將抓好核心區控制性詳規實施,提升核心區服務保障功能,持續降低人口、建筑、商業、旅游密度。深入實施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引導不具備比較優勢的一般生產制造環節調整退出,促進具備升級條件的企業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提升,推動區域性市場轉型發展,鞏固疏解成效。新建、改造提升一批蔬菜零售類便民商業網點。推進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昌平校區、北京工商大學良鄉校區二期等高校新校區建設,加快推進北京口腔醫院遷建、朝陽醫院東院等醫療衛生項目建設。
全力支持雄安新區提升承接能力
北京把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作為分內之事,堅持雄安新區需要什么就主動支持什么,扎實落實京冀兩省市共同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有序推進“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建設,幼兒園項目已于2021年年底竣工并交付雄安新區,中小學項目正在加快收尾工作,醫院項目主體結構封頂,正在進行二次結構施工,將于近期實現外立面亮相。
北京與29所雄安新區學校加強對接支持,宣武醫院、北京中醫醫院等5所醫療衛生機構對口支持雄安新區相關醫療衛生機構。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發展規劃加快編制,超千家在京企業機構在雄安注冊,其中,中關村高科技企業設立分支機構142家。十余家北京市屬國企主動參與支持雄安新區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和金融服務等。
京雄城際鐵路運營滿一年,京雄高速北京段加快建設,兩地直連直通的交通體系加快構建。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和雄安新區管委會建立了工作對接機制,持續深化“兩翼”溝通交流合作。
今年,北京將抓好“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后續工作,推動中小學項目陸續竣工交付,加快醫院項目建設,協助開展教師、醫生、護士等招聘和培訓工作。細化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區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具體措施,深化與雄安新區學校對接支持,持續對口支持雄安新區醫療衛生機構。
北京將推動出臺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發展規劃,支持符合雄安新區功能定位的創新資源集聚發展。實現京雄高速北京段主體工程完工,推進京雄商高鐵(北京段)前期工作。
高質量推進城市副中心建設
國家出臺了支持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北京制定了實施方案和政策、任務、項目三個清單。北京市級機關正式遷入,首批搬遷涉及35個部門、165個單位、約1.5萬人。行政辦公區二期10個地塊全部實現開工,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筑全部實現主體結構封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北大人民醫院通州院區正式開診,首師大附中通州校區、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投用。
環球主題公園盛大開園,截至2021年底已累計接待游客超過160萬人次,成為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標。積極引導優質要素資源向城市副中心集聚,北投集團、華夏銀行等一批市屬企業落戶,運河商務區注冊企業約1.6萬家,張家灣設計小鎮累計注冊企業231家。
今年,北京將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北京市實施方案,圍繞強化科技創新、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等四大功能,推進政策清單、任務清單、項目清單落地,努力創造“城市副中心質量”。
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繼續保持年度千億投資強度,加快推進三大文化設施、行政辦公區二期、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等項目建設。加快科技創新、金融商務產業聚集,積極推進運河商務區建設發展。用好環球主題公園外溢效應,延伸發展動漫游戲、演藝娛樂等文化旅游產業鏈條,加快建設張家灣、臺湖、宋莊三個特色小鎮。推動出臺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相關方案,辦好副中心綠色發展論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