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在中國人民銀行召開的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明顯超出了市場預期,請問央行對此如何看待?社會融資規模的結構呈現了哪些亮點?央行對未來的增長有何預期?
對此,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表示,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量是12.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77萬億元。這主要是金融體系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穩妥應對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挑戰,加大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的結果。
阮健弘表示,從結構上來看,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量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增強。一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8.34萬億元,同比多增4258億元。
二是企業直接融資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企業債券凈融資增加1.31萬億元,同比多增4050億元。股票融資2982億元,同比多增515億元。
三是政府債券融資同比多增較多。一季度,政府債券凈融資1.58萬億元,同比多增9238億元,其中地方政府專項債凈融資1.3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09萬億元,主要是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前置,助力穩增長。
四是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降幅明顯縮小。一季度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減少1229億元,同比少減2389億元。
此外,阮健弘還介紹了銀行承兌匯票的基本情況。她表示,一季度,票據融資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合計增加8818億元,同比多增1.04萬億元,多增較多。銀行開展承兌匯票業務有利于開票人和收款人順利開展商業活動。根據國家金融基礎數據庫采集的逐筆銀行承兌匯票的數據,今年前兩個月,銀行開立承兌匯票共惠及十萬余家開票企業和50萬余家收款企業。從開票企業和收款企業的分布來看,私人控股企業、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的企業較多。開票企業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山東和廣東等省份。
阮健弘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努力服務實體經濟,預計社會融資規模將平穩增長。(記者 周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