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主題活動舉行:共建綠色絲路,共贏美好未來
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夏賓)國際金融論壇(IFF)2022年春季會議近日在京舉行。在本次會議上,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和IFF合作舉辦了“紀念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主題活動。
原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特命全權大使于洪君、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院長賽義德·沙克爾·沙,以及來自亞洲開發銀行和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等國際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全球新形勢:中亞綠色絲綢之路合作”展開討論。
于洪君表示,今年是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建交30周年。雙方相知相親、互融互通,譜寫了中國同中亞國家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動人交響曲。雙方相濡以沫、堅守正義,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堅定相互支持,維護了雙方正當權益和戰略利益。
于洪君大使還從中國和中亞五國千百年來交往的歷史、堅定的政治互信、前景廣闊的“一帶一路”合作,以及共同應對全球風云變幻的責任擔當等多個角度,向與會嘉賓介紹了中國和中亞五國在文化和經濟合作上未來廣闊的前景。
賽義德·沙克爾·沙在主旨發言中說:“中國和中亞國家之間的良好關系為我們進一步加強雙邊合作,延續過去的友好合作關系,在‘一帶一路’時代取得更大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能夠讓中亞五國和中國共同致力于打造人類經濟共同體。在此框架之下,中亞五國和中國之間有很多的合作項目。我們學院致力于進一步促進中亞地區的發展和互聯互通,并努力打造為區域內的知識交流中心。中國和中亞地區的國家仍然面臨一系列的挑戰,我們在各自的發展道路上必須要建立起綜合全面的經濟貿易合作框架。”
賽義德·沙克爾·沙指出,中亞地區面臨應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在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方面,中亞各國都非常需要通過發展綠色金融獲得更大的資金支持,在這方面中亞五國同中國有著非常廣闊的合作前景。
他說:“我們要打造包容性發展的未來,需要政府發展合作伙伴和企業之間通力合作。我們需要獲得可負擔的融資資源,從而推動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該地區綠色金融產品仍處于胚胎發展初期,所以我們希望有關的決策部門、發展金融機構和企業界能夠在綠色金融產品方面給予中亞地區更大的支持。”
亞洲開發銀行中西亞局首席區域合作專家胡杏蘭介紹說,亞洲開發銀行已經同歐洲復興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伊斯蘭發展銀行、聯合國發展署、世界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日本國際合作機構、歐亞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組織形成了合作伙伴機制,將共同攜手推動中亞地區的綠色金融發展。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是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同發起和設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總部設在新疆的烏魯木齊,旨在促進中亞地區各國間的知識分享和交流,提升本地區各國的經濟管理能力,推動區域互聯互通和經貿合作。學院共有11個成員國,目前除哈薩克斯坦外,中國、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蒙古、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格魯吉亞10國已簽署《政府間協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