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邯鄲5月1日電(記者 王天譯)春末時節,正值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棉花栽種期。1日上午,在該縣槐橋鄉西漳頭村銀絮棉花種植基地內,一輛裝載北斗導航系統的精量播種機正在田間進行棉花播種作業,伴隨著機器駛過,用以保護棉田的黑色地膜在廣袤的田間劃出一條條筆直的平行線。
圖為曲周縣棉花播種現場,裝有北斗導航系統的農機在田間播種棉花。 王喜民 攝曲周縣是全國第五批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河北省兩個棉花全程機械化示范縣之一。為了探索棉花節本增效、綠色發展的新模式,2020年,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和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棉花創新團隊的相關工作人員在西漳頭村創建了700畝棉花示范基地,經過連續兩年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探索,尋找到一條農藝農機結合的最佳路徑,取得了明顯效果。
圖為曲周縣棉花播種現場,裝有北斗導航系統的農機在田間播種棉花。 王喜民 攝圖為曲周縣棉花播種現場,完成棉花播種、覆膜、鋪滴灌帶一體化作業后的棉田。 王喜民 攝“全程機械化棉花種植以新疆棉花種植模式為基礎,融合了本地棉花種植管理經驗,其主要特點是增加植株密度,由過去畝常規的2000至4000株,增加到現在的近8000株。”曲周縣農業農村局技術站站長王寒菊說,經過努力,他們還通過實施水肥一體化滴灌等技術,減少了伏前桃比例和爛鈴,提高了棉花產量和品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