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A股上市券商的一季度業績報告近日“出爐”。統計顯示,一季度,上市券商業績普遍承壓,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都出現同比下滑,部分券商甚至出現虧損。
根據金融數據服務商萬得資訊(Wind)的統計,今年一季度,A股41家上市券商的營業收入合計約為962.68億元(人民幣,下同),相比去年同期下降近30%;凈利潤合計約為229.21億元,同比降幅達46%。
41家上市券商中,僅有4家券商實現凈利潤同比正增長,更有8家券商遭遇虧損。
對此,山西證券分析師劉麗指出,一季度券商業績承壓。年初以來,由于國際地緣政治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超出預期,A股二級市場震蕩加劇,核心股指悉數下行,日均成交額也出現萎縮,對證券公司業績造成一定影響,其中,自營業績是最大的影響因素。
所謂自營業務,主要是指券商使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包括投資債券和股票等。
往年一直是券商收入重要支柱的自營業務,今年一季度卻反倒成為券商業績最大的拖累。統計顯示,41家上市券商去年同期自營收入規模為328.19億元,而今年自營業務收入合計虧損21.03億。其中,老牌券商海通證券一季度自營業務的虧損額更高達26.2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券商的“頭部效應”仍在延續。行業“一哥”中信證券的業績表現仍是相對最好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信證券實現營收152.16億元,同比下降7.2%;實現凈利潤52.29億元,同比增長1.24%。盡管其營收出現下滑,凈利潤也僅實現微增,但中信證券仍摘得營收規模和凈利潤規模的“雙料冠軍”。
東興證券分析師劉嘉瑋分析稱,一季度A股市場大幅波動,核心市場指數均顯著下行,嚴重拖累自營投資業績,但中信證券通過均衡配置和有效的風險管理控制回撤,成功構筑“安全墊”,自營業務表現明顯優于同業。另一方面,借助注冊制“東風”,中信證券在投行業務領域繼續高歌猛進,形成利潤的重要增長點。
針對券商行業未來的整體發展前景,中郵證券分析師王澤軍表示,2022年,券商有望受益于政策利好和多元業務開展而業績向好,短期市場承壓不會阻礙行業蓬勃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料成為券商未來業績增長的重要突破口,甚至可以重估券商行業價值。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亦持類似意見。薛洪言表示,備受關注的個人養老金制度近日“落地”。個人養老金屬于典型的財富管理業務,利好財富管理賽道。考慮到資本市場將成為財富管理的主要舞臺,券商是首要受益方。無論是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自營業務還是資管業務,都與資本市場直接相關,券商屬于直接受益標的。另外,很多券商還控股或參股基金公司,能夠分享基金公司大發展的紅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