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明6月10日電 (記者 胡遠航)云南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98.97億元,增加到2020的644.86億元,體量增長2.16倍。今年一季度,云南全省661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1.93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9.5%,比全國平均增長水平高出4.5個百分點。
這是記者10日從“云南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消息。發布會上,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委新聞發言人曾艷介紹十年來云南文化建設的情況。
曾艷稱,這十年是新思想深深扎根云嶺大地的十年,是新時代文明風尚充分彰顯的十年,是各族民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的十年,是云南文藝百花齊放、精品迭出的十年,是文化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十年,同時也國際傳播和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持續深化的十年。
數據顯示,云南基本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全覆蓋,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圖書館151個、文化館149個、博物館149個、美術館9個、鄉鎮文化站1456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4652個,縣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完成率達100%;實現廣播電視由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9.6%、99.63%;全省年均放映公益電影13萬場,譯制少數民族語電影314部,數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文化產業方面,民族民間工藝品特色產業得到大力發展,建水紫陶、鶴慶銀器、個舊錫器、劍川木雕、開遠根雕等具有濃郁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年產值均在10億元以上。全省共有世界文化遺產2項,世界自然遺產3項、世界記憶遺產1項;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7處、中國傳統村落708個;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0項;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27項、傳承人125人。
此外,十年來,云南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藝精品。電影《楊善洲》《索道醫生》,電視劇《解放大西南》《金鳳花開》《楊善洲》《木府風云》《茶頌》,戲劇《搬家》《水莽草》,廣播劇《大地之愛》《打工局長》《永遠的更路簿》,歌曲《跟著阿妹的山歌走》《凈土》,文學《大道健行》《鳳凰的山谷》等16部作品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全省先后有2人獲得梅花獎,2個音樂作品、1人聲樂獲得金鐘獎,6個舞蹈作品獲得荷花獎,2個電影作品獲得金雞獎,先后有6位作家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
值得一提的是,十年來,云南省還成功打造“跨國春晚”“一馬跑兩國”“美麗云南·香格里拉”系列文化交流活動、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家文化藝術節、“大理國際影會”“亞洲微電影節”等文化交流活動品牌,“中國—南亞東南亞智庫論壇”等高端國際論壇品牌,及“中國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媒體定期互訪”“南亞東南亞主流媒體云南行”等活動;并在電視、廣播、期刊等方面和老撾、泰國、柬埔寨、緬甸等國家開展深入交流與合作;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實體書店16個,在中緬、中老、中越邊境口岸建設19家“國門書社”;國際傳播和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持續深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