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6月13日電 題:四川西充:小龍蝦的大“錢”景 農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作者 堯欣雨 衡歡
在位于四川省西充縣仁和鎮鵝背山村的肖和家庭農場,游客們收起地籠、釣竿,端著小龍蝦滿載而歸。“5斤蒜蓉龍蝦,5斤麻辣龍蝦,再準備幾個家常炒菜……”沒多久,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小龍蝦便端上餐桌。“這兒的小龍蝦味道確實不錯,養在稻田里的蝦,吃起來更放心?!辈妥郎?,游客李女士趕緊用手機給剛出鍋的小龍蝦來了張“特寫”。
時下,正是小龍蝦大量上市的季節。在西充城區許多餐館里,小龍蝦成為食客們進店必點的應季菜式。而在肖和家庭農場養殖基地,小農蝦生意同樣一片紅火?!袄习?,今天的170斤小龍蝦已經裝箱,馬上送到市場?!苯眨谛ず图彝マr場,負責人龐肖和與村民們正在基地內忙著收獲小龍蝦,收籠、挑選、裝箱,一氣呵成。
龐肖和展示剛剛捕撈的小龍蝦?!『鈿g 攝2019年,在外務工20年的龐肖和回到家鄉,流轉70余畝土地采用稻蝦共作模式養殖小龍蝦,年綜合產值近80萬元人民幣,實現“一水兩用,一畝雙收,穩糧增效,農旅融合”。
“最近正值栽秧季,又是小龍蝦收獲旺季,我們栽秧賣蝦兩頭忙!”龐肖和介紹道,稻蝦共作模式就是在稻田四周開挖寬1.5米、深0.6米的環溝,栽秧期將水位放低,小龍蝦引至環溝,水稻生長期,水位放高,稻蝦共生,實現“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游”。
“我們的小龍蝦每年3月份開始上市銷售,可以賣到11月份,價格最高的時候80多元一公斤,目前每天約100公斤小龍蝦供應周邊市場?!饼嬓ず驼f,依托上游的鵝背山水庫,該基地實現流水養蝦,蝦肉口感更好。由于蝦稻共生,稻田不使用農藥、施有機肥、采用人工除草等方式,種出的有機水稻色澤晶瑩、口感軟糯,供不應求。今年該基地預計有機水稻產量2萬公斤、產值20萬元人民幣,小龍蝦1萬余公斤,產值50余萬元人民幣。
龐肖和挑選小龍蝦?!『鈿g 攝稻蝦共作給龐肖和帶來的不僅是可觀的經濟回報,還有“綠色發展”的先進理念。他說,這種綜合種養模式,更加注重綠色生態,不僅有效提高水稻種植的畝均效益,還契合當下推進農藥化肥減量、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同時,基地還有效帶動該村20余名村民就近務工,2021年,發放務工工資13萬元人民幣。
“龍蝦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田為龍蝦供餌、遮陰、避害,水稻收割后的稻稈自然腐爛還田,為小龍蝦過冬保暖、提供養料,谷糠用來喂雞鴨等家禽。同時,肥沃的稻田也使田邊果樹果質優良?!饼嬓ず驼f,隨著稻蝦養殖技術逐漸成熟,他有了依托立體種養,發展觀光旅游,實現農旅融合的新思路。
發展觀光旅游,僅靠小龍蝦當然不夠。2020年,龐肖和在每塊稻田四周種上了香桃、脆李等果樹和應季蔬菜,養殖雞鴨鵝300余只,發展魚塘5畝,將自家兩層樓住房改造成農家樂,開始走上農旅融合發展的道路。
“小龍蝦收獲季,游客可以現場捕撈、烹煮最新鮮的龍蝦;春天桃李花盛開,游客在浪漫的花間觀賞、垂釣;夏季果實成熟,游客現場采摘、品嘗……”龐肖和對基地農旅融合的發展前景很是期待,言語間也充滿憧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