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運城6月13日電 題:山西運城:“電靚”鄉村麥浪香 顆粒歸倉好“豐”光
作者 高雨晴 王海靜 李云亮
芒種剛過,夏至未至,山西運城迎來夏收。蔚藍天空下,一望無際的麥田里飄來陣陣麥香,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隆隆作響。
運城是山西省小麥主產區,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眼下,該市種植的423.2萬畝冬小麥陸續成熟并進入收獲期,當地供電公司圍繞“二十四節氣”,開展助農保供電服務,開通麥收辦電“綠色通道”,多措并舉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實收面積5.15畝,平均畝產826.6公斤。”近日,在永濟市西伍姓村“石農958”優種繁育田實收測產現場,運城市水地小麥畝產紀錄提高了整整91公斤。
麥田主人李霞介紹,受去年罕見秋汛影響,這片優種繁育田直到當年11月17日才播種,較往年遲了近一個月。“好收成離不開背后的電力支撐。”
去年,受連續降雨和汾河秋汛影響,運城市秋播小麥普遍存在播期滯后、拉長,弱苗占比偏高的問題。對此,國網運城供電公司時刻關注春耕期間農灌用電負荷變化,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保障春耕春灌用電不受影響。目前,運城多地小麥苗情已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
在芮城縣東壚鄉遠鵬智慧農場,電力賦能讓麥田管理插上智慧“翅膀”。
“今年承包了800畝麥田。原先都是用井水漫灌澆地,澆完一次水至少需要15天。”該農場負責人胡天宜介紹,現在改為智能灌溉系統后,通過手機終端可隨時掌握空氣、土壤溫濕度和肥力狀況,準確操控2000個搖臂式噴桿噴灌設備,100個小時就能澆完,省電、省水,還省力。
這套指揮系統對電力要求十分高,胡天宜說,“電力有保障,讓我對種田更有信心。現在又新承包了200畝地,將來還要帶著周圍老鄉種上智慧麥田。”
運城是農業大市,特色農業是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今年以來,國網運城供電公司聚焦地域特點,組織太行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梳理轄區內小麥、蘋果、櫻桃等6種特色農作物生產、加工、存儲關鍵節點和用電需求,制定出“二十四節氣為民服務指南”,為農戶提供42項農時志愿服務。
截至目前,該服務隊累計出動人員840人次,走進田間地頭,對農戶井灌變、抽水泵站、戶內線路、漏電保護器等設備進行隱患排查,通過鄉村廣播、傳單畫冊等途徑,將安全用電和電力設施保護知識宣傳到村到戶,為當地夏糧豐產豐收提供電力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