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沈陽6月15日電 (李晛)據沈陽市政府新聞辦1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消息,為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服務品質、生態品質、文化品質,沈陽市自然資源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組織編制了《沈陽城市更新專項總體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更新規劃”)。
據了解,2020年12月,住建部、遼寧省政府簽署共建城市更新先導區合作框架協議,由此遼寧成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城市更新先導區省份。2021年11月,沈陽獲批為全國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
沈陽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李瑩介紹說,當前,沈陽城市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亟待探索漸進式、可持續的有機更新模式,促進城市開發建設方式轉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建設方式從規模擴張向品質內涵轉型、治理模式從行政管控向多元共治轉型、發展動力從投資驅動向綠色智慧范式轉型。通過更新規劃的編制,形成符合沈陽需求的規劃頂層設計和落地實施機制,指導沈陽市城市更新工作。
據悉,更新規劃聚焦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國家先進制造中心、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發展定位,以治理“城市病”為切入點,以城市振興發展為愿景,推動老工業基地轉型蝶變。
更新規劃明確總體目標:至2025年,以物質空間環境改善為主,全面落實省部共建城市更新先導區實施方案;至2030年,以核心競爭要素培育為主,不斷提升城市宜業宜居吸引力;至2035年,全面建成高品質生活、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治理的現代化經濟社會發展體系,率先實現雙碳目標,實現從工業文明時代優秀生向生態文明時代模范生的歷史轉型,成為以歷史、紅色、工業三大文化為特色,五型經濟為驅動,文商旅創深度融合發展的大都市圈核心功能區為支撐的城市更新典范。
規劃從社會民生、產業經濟、人文魅力、綠色生態、韌性智慧5大系統入手,踐行兩鄰理念、更新低效空間、傳承文化根脈、留白留璞增綠、完善基礎設施5項策略,制定老舊管網、老舊小區、街路更新、老舊廠區、老舊商圈、停緩建項目、閑置樓宇、歷史文化名城、工業文化遺存、紅色文化、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園美城、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精細化管理等N項任務。
同時,更新規劃銜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總體城市設計、35個城市核心發展板塊設計、科創空間規劃等規劃,劃定重點更新、一般更新與儲備更新三類更新片區。
更新規劃還疊合各區、各部門策劃的更新片區及項目需求,與老舊小區、城中村改造等規劃相統籌,強化前瞻性、注重落地性,明確重點實施民生保障、產業經濟振興、人文魅力彰顯、綠色生態優化、韌性智慧支撐五類更新行動。更新規劃通過城市更新優化空間結構,形成以片區更新為主體、線性更新為紐帶、點狀更新為補充的空間模式,明確小微更新、綜合改造、拆舊建新三種更新方式。
李瑩表示,《沈陽城市更新專項總體規劃》已通過市規劃管理委員會主任會議審議。市自然資源局將進一步深入貫徹省部共建城市更新先導區要求,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更新專項規劃為引領,加強動態跟蹤、夯實行動計劃、科學指導實施,全程做好服務保障和規劃統籌,抓住城市更新試點機遇,高質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物質空間與城市治理的“雙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