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徽銅陵6月20日電 (成展鵬 方盼亮 吳彬)6月20日,在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金社鎮“種子小鎮”水稻繁育種基地里,綠油油的秧苗整齊排隊,與翩躚起舞的白鷺相映成趣,繪就成一幅和諧美麗的田園畫卷,種糧大戶王玉生駕駛著插秧機在田間往來穿梭。
金社鎮位于樅陽縣腹地,擁有耕地面積4萬余畝,種植面積為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上百戶,年均糧食產量2萬余噸,是銅陵市“綠色糧倉”之一。2021年以來,該鎮立足本地優勢稟賦,以打造皖中南種子(種苗)繁育中心為目標,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方針,積極打造特色“種子小鎮”,帶動農業轉型發展,為打好種業翻身仗和全面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探索新路。如今,經過一年多的建設,“種子小鎮”建設已初顯成效。
農民在育秧田拔秧。 張玲 攝“種子好,產量高,平時還有專家來指導,稻子收割了也有人來回購。”王玉生算了一筆賬:去年種植的新品種畝產1600斤以上,回購價格每斤1.8元,去掉成本差,每畝能增收1000多元,他種植的160畝水稻一年就增收了16萬元。
2021年4月,金社鎮和銅陵市普濟種子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引進適合當地種植的武育糯180和光明糯1號等優良種源,利用項目資金建設高標準示范基地500余畝,并組織科研人員為種植戶提供咨詢服務和技術指導,從種植到回購全過程參與。種植戶既不愁技術,也不愁銷路,一門心思就按標準來種地就可以收入頗豐。
今年,雙方合作的水稻繁種基地已擴大到1100畝,并將在下半年建設完成200畝的小麥良種繁種基地,通過示范引領,由點及面,輻射周邊。
姜農在姜田除草。 張玲 攝“我們現已成功申請到國家商標注冊‘金社種子小鎮’,并委托安徽農業大學進一步編制發展專項規劃。”金社鎮鎮長方晟介紹說,目前,該鎮正加強和普農集團、中化農業等種子企業及有關科研院校進行深度合作,計劃引進科技型種子企業入駐,以提升種子產業科技創新,形成規模效益,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將該鎮打造成縣域內集稻谷、小麥和玉米等多種優質糧種為一體的繁育中心。
“沒想到銅陵白姜從江南來到我們江北,也照樣長得這么好,經過一年的試種,產量和品質都沒什么太大差別,現在已經成了村里的致富姜。”在金社鎮金山村的銅陵白姜種植示范基地里,村黨委書記丁陸斌說道。
去年11月,在金社鎮和結對幫扶單位六國化工公司的共同推動下,金山村從銅陵白姜核心種植區之一的天門鎮引進銅陵白姜姜種,試種10畝,第二年就大獲成功,畝產達到2500斤,品質也受到市場和專家的認可。今年,該村將銅陵白姜種植基地的規模擴大到100畝,其中有近一半的土地由閑置土地改造而來。
據方晟介紹,該鎮的“多種”繁育主要是指農作物、植物和動物三大“種”,農作物為稻谷、小麥和玉米“三大主糧”,植物為銅陵白姜,動物則指的是豬,目前,投資6.5億元的新希望集團種豬研究和繁育基地項目已完成簽約備案和土地流轉,現在正在進行項目基礎設施建設。
“種子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更是農業的‘芯片’,我們希望能讓金社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種子落地。”方晟表示,該鎮正在謀劃種子的加工和包裝等生產基地建設,以種子的繁育催生種子的加工、貿易,并延伸種子的文化創業和旅游產業鏈條,積極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產學研相結合的現代種業體系,通過繁育小種子撬動制種大產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