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6月29日電 (記者 許青青)為協助外資企業在廣東更好地發展,廣東省貿促會近日在廣州組織召開“在粵外國商務機構代表座談會”,來自美國、歐盟、法國、德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在粵14家外國商務機構代表,及廣東省委外辦、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廣東省商務廳、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等分別派代表參會,為外國駐粵商務機構和政府有關部門搭建“面對面”“零距離”交流平臺。
作為中國第一外貿大省,截至2021年底,廣東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8.9萬家。近年來,廣東不斷努力推動外資外貿穩中提質、促進外資外貿創新發展,今年前四個月全省吸收實際外資605.6億元,同比增長3.3%。
根據廣東省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方案工作要求,充分發揮貿促機構的職能作用,近期,廣東省貿促會設立服務外資企業專班,深入外資企業調研,收集外資企業困難訴求,夯實與在粵外國商協會、外資企業常態化交流機制。
座談會上,各外國商務機構代表暢所欲言,積極反映目前存在的問題和訴求,包括企業生產經營、金融投資、出入境、員工招募、外籍員工在粵生活便利性等多個方面。同時也對廣東營商環境提出改善建議,并與參會政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互動交流,充分交換意見。
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介紹,該會的相關調查研究報告顯示,該會成員公司在廣東經營保持穩健,超過80%研究的公司已經實現盈利,其余大部分公司預計將在兩年內實現盈利。
“盡管有上述積極的數據,我們的一些成員回應說,他們在過去的一年中遇到了業務困難。”哈利·賽亞丁表示,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簽證和旅行限制、全球物流和供應鏈的重大中斷,成員公司的跨界運輸的周期和費用大大增加。
廣東舉行在粵外國商務機構代表座談會。 廣東省貿促會 攝中國歐盟商會華南區標準與合格評定工作組組長王欣欣也指出,該會近日組織實施和發布的歐盟在華企業商業信心調查顯示,2022年,疫情的持續影響使得60%的受訪企業表示內部和外部的挑戰都在增加。特別是簽證和旅行限制使得商務旅行銳減,供應鏈中斷,有些公司因為供應短缺而無法完成訂單,企業運營壓力增大。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廣州代表處所長清水顯司說,新冠疫情大流行致使日本在粵企業零部件采購成本、生產成本和物流成本都大幅上升,企業的經營環境更為嚴峻。
哈利·賽亞丁表示,這些年來,廣東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我們的成員公司遭遇困難時,廣東省政府支持和迅速采取了有效措施來解決困難。”華南美國商會2300多名會員將廣東的營商環境評為優秀或良好。
他透露,“我們的研究還表明,華南美國商會成員已預留265億美元,在未來三年在中國進行再投資,以擴大現有的業務和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王欣欣也表示,歐盟在華企業認為中國擁有14億消費者的市場,以及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制造業集群,近年來更是建立了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同時,中國有潛力成為研發活動的熱土,特別是對大型跨國公司而言,40%的受訪企業認為,中國的研發環境優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數字和技術服務貿易方面,中國同樣大有可為,“這些都讓歐洲企業堅定地融入中國的增長進程。”
各外國商務機構代表還紛紛就自身遇到的困難提出訴求和相關建議,如保持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放松對簽證和旅行的限制,加強商業環境的數字化改造和數字化政府建設促進交流溝通,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等。
廣東省貿促會會長方利旭表示,隨著廣東外商投資企業的不斷增加,外資企業公共服務需求與日俱增。廣東省貿促會作為全省最大的投資貿易促進機構,將充分發揮對外橋梁紐帶作用,聽準聽真外資企業訴求建議,攜手支持外資企業穩定經營,從而增強外資企業投資發展信心。并提出“建立常態化長效化交流合作機制、反映商界訴求和攜手服務外資企業”三點倡議。
據悉,會后,廣東省貿促會認真收集梳理在粵外國商務機構代表們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同時開設了在粵外資企業24小時熱線電話(020-87611650)和網絡直報平臺等,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及時跟蹤解決,為外資企業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為在粵發展創造更優更好的條件。(完)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