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9日電 中國核學會、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中核智庫)、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三家單位,29日在北京舉行《2021年國外核工業與技術重大發展動向》(以下簡稱《動向》)聯合發布儀式。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首席專家許春陽代表三家單位發布《動向》研究成果。
《動向》從2018年至今已連續五年權威發布。該研究成果聚焦核戰略與核武器裝備、核軍控與防擴散、核能與核燃料、核技術應用、退役治理等五個領域,重點關注2021年國外發生的重大動向,本著“針對性”“重大性”“標志性”的原則,遴選出40多個具有重大現實或潛在影響意義的專題,經過深入分析和研究,撰寫出高度凝練的研究報告,反映國外核工業與技術領域戰略規劃、工業能力、裝備技術等方面的重大發展動向,供有關部門、核工業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參閱。
《動向》指出,各國普遍將核能視為推動“雙碳”目標的重要解決方案之一,在推進在運反應堆延壽、大型壓水堆改進部署的同時,積極發展小堆、快堆、聚變堆、耐事故燃料等先進核能技術,提高核電安全性、經濟性,確保核能可持續發展。
《動向》揭示,美英澳三國組成AUKUS三邊安全伙伴關系,倡議開展包括美英助澳建造8艘核潛艇在內的多種先進國防技術合作,將成為核武器國家向無核武器國家轉讓非爆炸軍用核技術的先例,進一步加劇核擴散、惡化全球和地區穩定、加劇軍備競賽。
2018年,中國核學會、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與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三家單位首次發布《2017年國外核工業與技術重大發展動向》,體現了行業權威性,迄今已經連續五年發布。三家單位將繼續強強聯合,持續發布這份年度研究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