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6月30日電 (記者 龍敏)福建省商務廳30日通報,今年1-5月,閩臺貿易額435.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其中對臺出口249.1億元,同比增長達28.9%。
從具體數據可見,三大因素導致福建對臺灣地區出口強勁增長。其一,貿易新模式新業態提速拉動,對臺轉口貿易、跨境電商、海運快件等快速發展,成為推動福建對臺出口高速增長新引擎。
莆田八方物流與臺灣最大鋼鐵企業——臺灣中鋼合作,實現臺灣企業進口鐵礦石保稅中轉業務常態化,躍居對臺出口第一大企業。福州(含平潭)、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龍巖等6個城市獲批設立跨境電商綜試區,27家跨境電商企業在平潭注冊備案開展業務,平潭對臺跨境電商直購出口貨值同比增長79%,約占全省80%。
其二是市場需求影響直接帶動。疫情時代在線經濟和生活方式興起,全球對電子產品需求大幅增加,臺灣優勢產業半導體“一枝獨秀”,有效帶動福建機電產品對臺出口48億,同比增長20%。油電燃氣業因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導致產品價格上揚,帶動礦產品對臺出口20.1億元,同比增長112.3%;帶動鋼鐵及其制品出口9.9億元,同比增長36.5%。
其三是對臺貨運樞紐強力促動。福建加快構建直航臺灣本島的貨滾航線、集裝箱班輪航線、不定期散雜貨運輸航線等兩岸物流“黃金通道”。平潭依托“臺北快輪”“華航3”“魯豐”等貨輪實現與臺灣北、中、南部港口貨運直航全覆蓋,福州江陰港開辟了省內外港口對臺物流新通道,廈門建設金門、高雄海外倉并實現航線常態化運營。
專家分析,福建對臺貨運航線多,耗時少,運費低,除為福建貨物出口臺灣提供便利外,也吸引上海、廣東、浙江等地貨物從福建省口岸出口到臺灣地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