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靈靈
日前,深交所完成主板、創業板上市公司2021年度信息披露考核工作。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本次考核采用公司自評與交易所考評相結合的方式,對2553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進行綜合評定,考核結果為A、B的公司占比與上年相比提升3.29個百分點,觸及C、D類考核指標的公司較上年減少49家。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總體穩步提升。
強監管 重培訓
具體來看,考核結果為A(優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的公司家數分別為454家、1744家、275家、80家,占比分別為17.78%、68.31%、10.77%、3.13%。
在信披“優等生”中,有215家公司連續3年以上信息披露考核為A,121家公司連續5年以上考核為A,平安銀行、深圳能源、鹽田港、匯川技術等38家公司連續10年以上考核為A。
“信息披露質量是衡量上市公司質量的客觀、重要的標準。近年來,深交所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切實履行一線監管服務職責,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強監管方面,對涉嫌蹭熱點炒概念、異常交易、財務造假等情況及時出手。2021年,共發出各類監管問詢函件2771份,充分發揮監管問詢警示糾偏作用;共作出202份上市公司監管類紀律處分決定書,對擾亂市場秩序違規主體從嚴處分。
在重培訓方面,持續開展上市公司和“關鍵少數”培訓,內容涵蓋信息披露規則、年報編制、業績說明會、違法違規案例等多個方面,全方位強化上市公司和“關鍵少數”合規運作意識。
加大考核力度
在2021年度信息披露考核工作中,深交所結合監管實踐和投資者關切,進一步加大對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及股份回購、投資者關系管理、履行社會責任等情況的考核力度,強化信息披露考核正向引導作用。
首先,對披露現金分紅和股份回購方案的公司予以加分,引導公司積極回報股東。數據顯示,共有1698家公司披露年度現金分紅方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數的七成,平均股利支付率為34.8%,567家公司在2021年回購股份。
其次,對主動召開投資者說明會、及時回復投資者問題的公司予以加分,暢通上市公司與投資者溝通渠道。九成以上上市公司圍繞深交所“十新破局”主題召開業績說明會,獲得該項加分的公司占比超過七成。
再者,對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的公司予以加分,引導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數據顯示,550家公司披露了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較上年增加100余家,1559家公司在年報中披露了環境保護、污染防治、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等相關內容,社會責任意識進一步提升。
此外,結合公司信息披露有效性、自愿信息披露及參與信息披露相關規則制定工作等情況酌情對公司予以加分,獲得加分公司數量和占比較上年均有所提升,信息披露考核正向引導作用逐漸發揮。
多措并舉提高信披質量
“2021年度,仍有少數公司觸及負面指標或減分項,反映出相關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不高,規范運作水平和合規意識不足,信息披露質量和規范運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上述深交所負責人說。
除159家上市不滿一年的公司按規則考核不得為A類外,另有390家公司因觸及被出具監管函、董秘空缺超過3個月等指標考核不得為A。89家公司觸及被出具保留意見、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董秘空缺超過6個月等C類考核指標,38家公司觸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受到行政處罰等D類考核指標。
減分項則主要集中于被采取監管措施或實施紀律處分、被要求公開更正錯誤信息等方面。但因前述事項減分的公司數量和占比較上年有所下降。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深交所將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充分發揮信息披露考核正向引導和負面約束作用,深入推進科學監管、分類監管、專業監管、持續監管,多措并舉推動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和規范運作水平,助力提升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五種能力,努力構建良性循環的資本市場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