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趙黎昀
豬價接連上漲,生豬養殖企業終于走出前期低谷,實現盈利。
7月4日,生豬期貨主力合約2209觸及漲停,生豬養殖、飼料概念股紛紛大漲,市場對于生豬市場回暖的預期進一步增強。
市場觀點認為,進入三季度,豬價持續上行或仍是大概率事件。但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在需求進入淡季,肥豬面臨集中出欄壓力等背景下,豬價短期暴漲走勢難續寫。
生豬股價期貨大漲
7月4日早盤,生豬期貨主力合約2209再度領漲,午后該合約觸及漲停,漲幅近8%,一度達22755元/噸高點。截至當日收盤,2209合約報22695元/噸,較3月中旬低點大漲超40%。
生豬期現價格大漲,行業個股收獲市場關注。4日,A股市場上畜牧養殖概念板塊全線飄紅,龍頭牧原股份漲停,重回60元/股上方。此外,包括新五豐、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食品、天康生物、巨星農牧、傲農生物、益生股份等十只個股均收于漲停線,溫氏股份單日漲幅達11.82%。
養殖行業重拾信心,上游飼料行業也緊隨受益。4日,Wind飼料加工板塊個股也多數大漲,正虹科技、禾豐股份、金新農均報漲停,京基智農漲超7%。
資本市場對生豬養殖上下游關注度升溫,基于行業基本面向好。據生意社監測,6月份國內外三元生豬價格大幅上漲,6月1日均價15.6元/公斤,6月30日均價19.33元/公斤,月內大幅上漲23.91%。而進入7月后,據農業農村部監測,7月1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4.55元/公斤,與上周五(6月24日)的21.75元/公斤相比,上漲12.9%。
金新農7月4日早間披露的6月份生豬銷售簡報也顯示,當月銷售均價22.15元/公斤(剔除仔豬、種豬影響后商品豬均價為17.26元/公斤),環比增加8.33%,同比增加27.56%;6月份,牧原股份商品豬銷售均價16.53元/公斤,環比上升11.16%。
“目前生豬養殖頭均盈利已達到400元/噸,行情整體步入盈利區間。”對于近期國內生豬價格快速拉漲對行業帶來的影響,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高級農產品研究員畢慧分析,近期生豬養殖企業盈利水平恢復飛快,一方面受益于豬價快速上漲,另一方面也因近期原料價格整體穩定,成本可控。
豬飼料成本占養豬總成本的50%~70%。高成本疊加低豬價,國內生豬養殖行業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內深陷虧損,豬糧比在今年初一度持續處于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不過這種情況如今已明顯緩解。
畢慧表示,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下行,豆粕、玉米等農產品價格也出現顯著回落。雖然現貨市場價格回落表現不如期貨市場明顯,但生豬養殖企業成本已走出此前持續上行的態勢,維持穩定水平,再疊加銷售價格上行,盈利自然可快速回升。
生意社分析師李文旭也表示,雖然生豬養殖水平存在差異,飼料成本水平各不相同,但目前價格水平下,養殖端全行業均已可實現盈利,自繁自養情況下,企業最好頭均盈利甚至可達五六百元的水平。
防止囤積居奇
6月份單月超過4元/公斤的過快上漲,使得相關部門開始關注生豬行業近期爆火的市場。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7月4日消息,針對近期生豬價格出現過快上漲的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組織行業協會、部分養殖企業及屠宰企業召開會議,深入分析生豬市場供需和價格形勢,研判后期價格走勢,研究做好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工作。
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表示,國家一直高度關注生豬豬肉市場價格變化,努力防范價格大幅波動,維護市場平穩運行;要求大型養殖企業帶頭保持正常出欄節奏、順勢出欄適重育肥生豬,不盲目壓欄,提醒企業不得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不得串通漲價;明確表示將適時采取儲備調節、供需調節等有效措施,防范生豬價格過快上漲,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懲處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正常市場秩序,促進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近期豬價上漲的速度過快,確實不乏人為囤積居奇的因素。目前終端肉類需求并沒有提高,進入暑期后,作為終端消費主力的院校都已放假,需求步入淡季,加上天氣炎熱,豬肉的消費量整體清淡。”李文旭認為,近期豬價再度回升,誘發養殖戶全面惜售挺價,規模養殖企業紛紛縮減出欄,市場供應階段性偏緊,支撐了國內生豬價格6月下旬大幅上漲。同時,全國多地雨水密集,生豬外運困難,低價地區無法向高價轉運,也是造成豬價快速上漲的原因之一。
此外,雖然6月份國內生豬市場供需博弈依舊劇烈,養殖戶惜售挺價心態不減,屠宰企業持續壓價收購。但6月中旬及下旬,第十二批、十三批國儲冷凍肉收儲陸續啟動,政策連續保供穩價提振下,共同促使國內生豬市場價格回升。
對于市場是否存在壓欄現象的問題,畢慧也認為,確實6月份價格上漲存在過快過猛情況,區域性壓欄表現比較突出?!袄缒戏揭恍┙诮洑v大雨洪水的地區,養殖戶壓欄惜售的情況是特別明顯的。除養殖端外,屠宰企業一方面面臨收豬困難,鮮肉供應板塊不容易囤貨,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有部分冷凍肉品庫存,由于對后期市場價格看漲,有屯庫存的情況?!?/p>
她說,國家收儲雖然進行了十三輪,但每輪實際收儲量都不大,更多是對市場信心的提振作用。在目前市場存在供不應求情況的背景下,發改委召開會議,或主要是表達一種保供穩價的態度,防止豬價過快上漲。
后市觀點存分歧
4月份以來生豬價格在淡季持續拉漲,市場對于豬價已開啟上行之路的觀點正逐步強化。不過,對于這波上漲是否屬于大周期下的趨勢性反轉,豬價是否將迎來周期性上行,市場觀點仍存分化。
7月4日,牧原股份在互動平臺表示,生豬市場價格從4月份低點至目前,出現了持續性的明顯回升,結合農業農村部數據及本次豬價上漲持續時間等因素,大致可判斷本次豬價上漲主要由供需關系邊際改善而非由單純情緒或者短期預期驅動。公司將持續致力于提高生產成績,努力降低成本。
在李文旭看來,目前生豬價格的上行表現,并不意味著已進入上行周期。判斷豬周期是否開啟上行,依據仍是能繁母豬存欄量大幅縮減。但5月份農業農村部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依然處于相對高位,且出現上行,所以近期的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市場心態和人為因素影響。
他認為,短期階段性供應偏緊支撐下,預計國內豬價仍存一定回升空間,預計7月上旬國內豬價整體將上漲至20元/公斤附近。綜合來看,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位于合理區間,終端肉類市場需求依舊低迷,階段性供應偏緊對豬價整體支撐作用有限,隨著后市出欄逐步恢復,生豬市場將再度回歸供強需弱局面,豬價將沖高回落。
“三季度市場依然會是上行趨勢,但是需要關注肥豬出欄壓力和期貨市場、現貨市場價差的回歸。”畢慧認為,三季度市場對生豬供應端存在缺口有較強預期,但與今年一季度相比,目前肥豬存欄量增多。進入三季度后,天氣越來越熱,即便大豬采食增多,體重繼續增長的空間也不大。所以三季度肥豬出欄的壓力較大。今年市場有肥豬轉母豬的情況出現。一旦豬價出現上漲乏力,就可能出現母豬轉肥豬的操作,對市場形成二次壓力。
和合期貨認為,生豬產能去化逐步兌現,疊加前期虧損時期的仔豬犧牲率增加、母豬配種率受損,2022年下半年生豬供應壓力減弱。對于行業利潤來說,下半年養殖端將能保障一定利潤,但要實現過高的利潤可能性不高。另外5月隨著養殖虧損情況好轉,能繁環比轉正,仔豬補欄情緒增強,或增加年底出欄,一定程度壓制下半年豬價上行高度。
廣發期貨認為,豬周期上行階段里,供應問題仍是當下的主要核心驅動力。部分集團化養殖場控制出貨量,加之出欄均重也可被調節,整體生豬的供應受到調節的概率較高,在一致看漲預期下,供應端的短期壓縮會加劇供需不平衡。下半年生豬出欄均價或保持在20元/公斤,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現貨價格飆升,后期豬價繼續上漲將面臨一定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