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展現易俗社百年歷史的大型秦腔史詩《易俗社》
樂奏長安,聲動云天,百年易俗,古調新彈。百年歷程譜寫出秦腔藝術的輝煌禮贊,百年歲月凝聚成一個隆重的節日盛典。在今日舉行的易俗社成立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還將上演全方位展現易俗社百年歷史的大型秦腔史詩《易俗社》。
大型秦腔史詩
全方位展現易俗社百年歷史
在舞臺中央,懸掛著魯迅為易俗社所贈送古調獨彈的牌匾,隨著秦腔音樂奏起,舞臺LED大屏開始展示百年易俗的發展歷程。舞臺漸亮,移動舞臺上一組民國初年青年人物的造型雕塑,飾演李桐軒、孫仁玉等的演員,點亮一盞油燈開始吟誦。在昨晚的彩排現場,伴隨著易俗春秋的序幕,大型秦腔史詩《易俗社》震撼上演。
大型秦腔史詩《易俗社》共分古調新彈、還我河山、推陳出新、老樹新花四大篇章,以戲曲、歌舞、情景展示、配樂詩朗誦、電視短片等多種藝術形式,全方位綜合表現易俗社百年歷史,打造易俗社全新的文化品牌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易俗社的老藝術家也參與主持,用講故事的形式,將整個演出有機串聯,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老樹新花 榮耀古城
易俗精神譜新篇
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后,2005年成為易俗社百年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節點,為貫徹文化體制改革精神,這一年,易俗社和西安其他秦腔劇團整合,組建西安秦腔劇院,以后又成立了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分公司。2007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將秦腔劇院整建制移交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曲江新區對易俗社進行了注入資金、組織演出、打造新劇目、調整劇院職工收入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2010年,西安秦腔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又出重資對西安易俗社劇場進行了維護和翻新,重新修復的劇場擁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風格,整體風格古樸典雅,百年老劇場由此煥然一新,這意味著古老的易俗社破繭成蝶,煥發新生,同時也給秦腔發展帶來無限的生機。
在文化體制改革之后,易俗社演出分公司作為西安秦腔劇院有限責任公司下屬的演出分公司,開始了新的創作工作。易俗社成功推出大型秦腔現代戲《柳河灣的新娘》,先后在中國第四節秦腔藝術節、陜西省藝術節上榮獲多項大獎,獲得國家和省“五個一工程”獎,成功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得到文化部的資助易俗社的惠敏莉、李淑芳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多名演員榮獲文化部和省、市各類大獎。新人輩出,新花滿園。易俗社排演的大型秦腔現代戲《秦腔》榮獲中國第五屆秦腔藝術節多項獎勵,被評為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項目,參加了慶祝建黨九十周年全國現實題材優秀劇目晉京展演。易俗社演出經典傳統劇《三滴血》,參加了2009年陜西省文化周晉京演出。
老樹新花,榮耀古城,目前易俗社已經成為陜西省對外宣傳秦腔歷史、傳播秦腔文化的重要場所,可以說,易俗社是凝固的歷史,不僅記載著包括秦腔在內,中國戲曲的發展和興衰,而且折射出中國百年近代史的曲折歷程。未來百年,易俗社仍會把握弘揚移風易俗、傳承創新的藝術宗旨,激發秦腔藝術家的創造力,為秦腔藝術的發展培養后備人才,打磨精品劇目,更好地傳播傳承秦腔藝術。我們期待百年易俗社劇場為新時代的秦腔演藝事業演奏出全新的旋律。(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