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肯定的。雖然不是普遍存在,但個案還是有的。至于具體人物,這里有兩個備選答案:一是南朝的道家人物陶弘景;一是唐朝的布衣宰相李泌。根據時代背景而言,陶弘景的可能性大。當然,并不是說梅長蘇的原型就是陶弘景,而是說梅長蘇身上有陶弘景的影子。陶弘景這個真實歷史人物的存在,為梅長蘇這個角色的出現,奠定了合理的基礎,讓這個角色不會太荒誕。
先看這兩人的身份。梅長蘇雖然說是將門之后,但他出現在大家眼前時,只是一個江湖人物,麒麟才子,以平民的身份介入宮廷斗爭,乃至軍國大事……具體劇情,這里就不重復了,而在真正的歷史上,陶弘景基本上扮演了這種角色。南朝的陶弘景,中年以后,在朝廷是沒有什么具體職位的,一直隱居在茅山當道士,每天基本上干的是健身捐步的事,要不就是守著爐子提煉丹藥和草藥,或是寫寫詩,看看風景,朝廷軍政大事看上去和他似乎沒有半毛錢關系,然而實情并不是表面上這樣的。
據《南史》記載,金陵城里的梁武帝很惦記這位仁兄,不是惦記著喝酒,而是惦記著國家大事,隔三差五地要將軍政經濟大事送到茅山去,遞到陶弘景的郵箱里,等參考意見,甚至親自前往,“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陶弘景因此被譽為“山中宰相”,這個角色倒是和梅長蘇能重疊。
再說顏值,《瑯玡榜》里的梅長蘇非常帥,玉樹臨風,這個確實有點魏晉南北朝的味道,那是個美男子扎堆出現的時代,美男子的代言人潘安就是魏晉時代的。陶弘景恰好也是顏值很高的男子,看《梁書》的記錄,陶弘景長成這樣:“身長七尺四寸,神儀明秀,朗目疏眉,細形長耳。”把這個外貌描寫移到梅長蘇身上去,半點也不唐突。
接下來,還要比一比才藝,麒麟才子梅長蘇除了武藝,樣樣都精通,基本上全面發展,不然怎么上流行指標“瑯玡榜”呢?陶弘景恰好也是這樣一個人物,天文地理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如果暫時有哪一點不通,他會很慚愧,明確表示壓力很大,“讀書萬余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至于還有哪些他所不知道的知識,當時的人們水平太low,沒法指出來。他也算是著作等身,從養生到煉丹、醫藥學、音樂、歷法都有專著,而且還有武器設備方面的專著《古今刀劍錄》——這部書透露出一個重大歷史信息,關羽不是使青龍偃月刀的,而是使雙刀的。陶弘景還有一點勝過梅長蘇,那就是人家是精通武學的,史書記載他“便馬善射”。甚至“梁朝”這個名稱的專利權也應該是他的,蕭衍建立新的王朝前向他問主意,他說就叫梁朝吧,于是史上有了梁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