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衍江/文
我們經常聽到各種各樣的精神,比如說延安精神、航天精神、焦裕祿精神等等,這些優秀精神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是我們工作生活的楷模和榜樣,這些優秀精神給我們更好地開展工作提供了可借鑒、可效仿的示范和引導,體現了一種職業精神。
鄉鎮干部是我國行政機關最基層的干部,鄉鎮干部的職業精神有其特殊性,普通的鄉鎮干部不一定擁有較高的學歷,較深的專業理論,但是需要有較強的語言交際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鄉鎮干部不一定需要講究嚴格的條理程序,但必須能把握住輕重緩急,能用最實用的辦法解決最現實的問題。我們的鄉鎮干部要學會用群眾的思路、群眾的語言、群眾容易的辦法,用老百姓聽得進去,聽得懂,喜歡聽的方式方法來開展群眾工作。
鄉鎮干部的職業精神,看起來很抽象,其實一點也不抽象。愛崗敬業其實說的就是職業精神,再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干一行,愛一行。但是,光干一行愛一行我覺得還不夠,還得干一行精一行,干一行,干好一行,這樣才算真正的有職業精神。我們的一日三餐講究的是吃飽、吃好,我們的日常工作也應該講究做完、做好。通俗的說,就是既要數量,又講質量,既要結果,又講效率。比如說,原本一天可以完成的工作,我們卻用兩天、甚至用一個周去完成,我覺得這算不上有職業精神,因為,職業精神不光涵蓋敬業,還得講效率,用最短的時間,最小的投入,完成最好的工作才是有職業精神的科學體現。
我國的鄉鎮體制改革在不斷深化,我們鄉鎮干部的觀念也應該緊跟步伐,不斷更新觀念,適應新的發展變化。鄉鎮工作是沒有很清晰的條塊分類,工作任務也是沒有盡頭的,是一鍋粥、是大雜燴,很多工作完成質量和效率的度量權在我們鄉鎮干部自己身上,這時候,我們的職業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我們完成工作的好壞上發揮著很大作用。我想:只有把工作當作我們的一日三餐一樣,當做我們自己切身利益的事,念在心里,掛在嘴上,動在手上,把工作當回事,這樣,我們鄉鎮干部的職業精神就不再觸不可及、無從談起了。(作者系商南縣富水鎮沐河村大學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