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上臺演講 局長臺下研判
——為商洛市政府培訓成果交流會點贊
文/ 楊 林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商洛市政府連續兩次舉辦考察培訓成果交流會。在商洛市委副書記、市長陳俊的率先垂范下,其他4位近期外出考察或參加培訓的副市長先后上臺交流學習體會,市政府班子成員、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市政府辦副縣級以上干部充當聽眾,此舉在商洛乃至我省均尚屬首次。
稍諳政界的人都知道,以前總是“下屬匯報發言,領導坐聽研判”,而商洛市政府此次打破常規,推出“市長上臺當演員,局長臺下當聽眾”的做法,可謂讓人耳目一新。筆者竊以為此舉值得一贊,理由至少有三:
其一,便于促進知識內化。我們常講,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在于推動實際工作。要做到學以致用,就是要把學習成果同本地區的工作實際結合起來,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在通過學習開闊視野的基礎上,主動打開思路,用心深入思考,達到融會貫通,促進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譬如,在12月15日舉行的首場交流會上,市長陳俊帶頭結合今年10月份參加中組部和住建部聯合舉辦的“經濟結構轉型與城市建設管理”專題研究班期間的主要收獲和啟示,就“商洛經濟結構轉型往哪轉、如何轉,新型城鎮化如何規劃、如何發展”兩個問題,進行了生動精辟、深入淺出的闡述。副市長王勇結合參加國家行政學院“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專題培訓班學習,就商洛城市規劃和建設問題作了交流發言。副市長柳憲軍結合參加上海浦東干部學院“推進西部大開發”專題研討班的學習體會,通過對新加坡由過去一個貧窮落后的島國發展成為吸引全球7000余家跨國公司的招商引資洼地的原因探析,就商洛招商引資工作提出了建設園區平臺、創新融資方式、突破招商定式、注重軟環境建設等四條建設性意見。聽罷,令人茅塞頓開。
其二,便于實現成果共享。市長們作為廳局級領導干部,參加的考察培訓規格相對比較高,加之他們的學歷、閱歷、資歷,談及收獲,也都飽含自己獨到的見解,很有實際借鑒意義。又比如,在12月22日舉辦的第二場交流會上,從中央國家機關工委選派到商洛掛職的市委常委、副市長曹博慧,結合11月份參加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新網工程”專題研究班的學習心得和自己掛職一年來的親身感受,以聲情并茂、旁征博引的方式,通過引用國際國內、正反兩面的生動事例和理論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當前農業農村改革面臨的“平穩而不平凡”的形勢,指出了改革的主要問題及重點任務,引起了聽眾的強烈共鳴。副市長徐明非結合10月份隨中央統戰部高級研究班赴美國培訓學習的心得體會,從對美國社會體制的解讀和優缺點的剖析中,提出了增強自身核心價值認同和制度自信的命題。市政府辦在摘編這些交流發言時,所用標題“良策共享促跨越,凝聚共識謀發展”,正好道出了舉辦此次交流會的又一初衷。
其三,便于切實端正學風。過去,一些領導干部借外出考察和學習培訓之機,或變相公款旅游,或熱衷疏通關系,或搞形式、走過場,“不愿學、不勤學、不真學、不深學、不善學”等不良學習風氣在部分領導干部身上時有顯現,有的甚至連學習體會都交由“陪讀的秘書”代勞,群眾很反感,對黨和政府的形象也是極大損害。中央八項規定猶如一把利劍,直接從行為層面斬斷了此類不正學風!那么怎樣才能從思想層面端正學風呢?商洛市政府的做法值得效仿。試想一下,考察培訓回來要登臺交流發言,不認真學習怎么行?面對同事與下屬展示學習成果,不深入思考怎么成?實踐證明,這樣一種倒逼機制無疑從一個側面激發了領導干部主動學習、深入思考的積極性。正如參與交流的一位領導干部所言:學風映照作風——只有不斷端正學風,轉變作風才有堅實基礎。(作者系商洛市政府辦信息科副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