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創造保護遺體專用設備(包括水晶棺)的群體
在粉碎“四人幫”之后,中央于1976年10月8日作出了《關于建立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紀念堂的決定》。決定“在紀念堂建成以后,即將安放毛澤東主席遺體的水晶棺移入堂內,讓廣大人民群眾瞻仰遺容。”
在國務院第九辦公室谷牧同志的領導下,建立了專用設備研制組,當時指定了我為組長,北京市玻璃總廠廠長肖秧、國家建筑材料局的祁俊同志為副組長,以后又增加了王文海(冶金部有色金屬院的負責人)、魏祖冶(航空工業部621所的負責人),還有科學院的一位領導負責遺體保護專用設備的研制工作。
當時是既無任何資料,又無一點經驗。從何入手,大家提出不少的建議,首先還是有色金屬研究院的領導、工程技術人員和職工集思廣益,拿出一個棺(有機玻璃的)和保護裝置的小模型,由王文海等同志帶到紫光閣,經中央領導審視認為這個設想很有啟發,交由專用設備組研究。接著,全國十幾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送了水晶棺的模型,北京市玻璃廠也制造了一個比例為四分之一的模型,每一個模型都十分精致。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川省送來了圓型水晶棺模型,內鋪紅毯,以示“紅太陽”之意,中央領導認為這個模型有新意,建議采納。但我們認為2.2米直徑的圓型水晶棺是很難加工的,最后決定派我與肖秧同志去四川與省里和工廠商量,是否可以加工制造,工廠也認為這樣大的直徑無法加工,只好放棄了這個方案。后決定由工藝美術學院集中各個模型的優點,設計出水晶棺和棺座的幾個方案,請中央領導審定,最后中央領導確定的是現在的這個棺型和棺座。中央要求1977年9月9日主席逝世一周年時建成,并讓廣大人民群眾瞻仰遺容。這既是一個非常光榮的任務,又是非常艱巨的任務,也是對黨對人民負有重大政治責任、有著巨大壓力的任務。
當時醫務遺體保護組對水晶棺的要求是:保護遺體的專用設備不能讓細菌有生存的條件;要低溫又要盡可能高的濕度;要光照但光不能破壞皮膚等。總之,專用設備必須保證對保護遺體萬無一失。根據遺體保護的各項必須保證的條件,決定了專用設備研制組必然是物理、化學、生物、冶煉、機械加工、水晶提純和熔制等多學科多工程門類綜合研制的一個大的系統工程,必須組織全國高水平的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加工工廠的高級科技人員和高級技工參加這項偉大的研制工程。
為了完成這項偉大的系統工程,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專用設備研制組首先開始由玻璃總廠和市計委抽調幾位同志組建一個辦公室,與各方面聯系工作。
當時肖秧、祁俊同志主要精力在研制水晶棺,其他設備由我來抓。首先是抓有關技術人員的工作,譬如抽調設計等各方面領導人員和技術骨干。在谷牧同志的領導和支持下,在各有關領導部門一致積極主動的幫助下,抽調了一大批有領導能力的技術骨干,首先建立了總體設計組,這是專用設備的牽頭單位。總體設計組的主體是航空工業部第四設計院,院里抽調了強有力的班子,現場由曲衍松同志負責,全院同志為后盾,同時吸收國家有色金屬研究院、621所、北京市冷凍機廠、市氧氣廠、市玻璃總廠及其研究所、市自動化所、市光源所、市分析儀器廠、市大理石廠等單位參加,統籌安排,各負其責,按總體要求,如期按質按量完成。
專用設備組辦公室負責協調、督促、檢查,總體設計組與辦公室的密切合作是專用設備按進度完成的重要組織保證。
2.一切經過試驗,每個試驗都經過幾十次乃至上千百次的試驗,一直到試驗達到要求和穩定。
首先是水晶棺研制。1976年9月13日,中央領導小組辦公室(即國務院第九辦公室)谷牧同志主持召開由各方面負責人參加的會議,決定成立水晶棺小組(后改為專用設備組),時任北京市計委副主任的我為組長,肖秧為副組長。接受任務后,根據中央領導同志初步同意的棺型(即工藝美院綜合各方意見設計出的四個面向里傾斜,與人的視線相垂直,黑色大理石底座),由玻璃總廠搞一個小模型,我們進行了研究,并報告國務院“九辦”。后來我們又將初步提名的各專業小組成員上報“九辦”。經中央批準后,我立即召集各單位領導參加水晶棺研制的會議,并進行了分工,各項任務落實到具體的單位和負責人:棺型設計由中央工藝美院負責;水晶棺制造由北京市玻璃總廠牽頭,國家建筑材料研究院、621所、國家有色金屬研究院參加;大理石棺座由北京市大理石廠負責;控制部分由北京自動化所牽頭,北京分析儀器廠等單位參加;雕塑部分由北京市房管局雕塑廠等單位參加;照明光源部分由北京光源所牽頭。國務院“九辦”的顧明同志參加了會議,他講話中強調了任務的重要性和艱巨性,要求大家大力協同,高質量按期完成這項光榮偉大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