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棺底座是鋁合金制造的,生產這樣又寬又厚的鋁合金厚板也是非常困難的,承擔任務的冶金部所屬哈爾濱101廠沒有鑄過這樣大的鋁錠,由于鑄造質量要求很高,為了鍛壓成又寬又厚的板材,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按期按質完成了任務。然后由航空部的112廠加工,按照水晶棺尺寸的要求,他們把鋁板加工成要求精度很高的水晶棺座(槽),是很不容易的。工廠派代表親自把加工好的棺座護送到北京。
其他設備的制造,全國有上百的工廠企業參加,都是時間緊、質量要求高的任務,他們都好、快、省地完成了任務,創造了一個個奇跡。
3.專用設備預安裝和調試工作。
首先是冶金部有色金屬研究院提供一座研究樓給我們使用,專用設備(包括水晶棺)在這里按1∶1的比例進行預安裝和調試。主要擔負安裝任務的首鋼第二建設公司和北京市設備安裝公司的領導和職工,對這項工作十分重視,用很短的時間,從施工到生活等方面,都做好了在有色院預安裝現場的準備工作,有色院同時提供非常方便的條件,這種協作精神,現在回憶起來,是非常感人的,只有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國家才可能做到。
參加預安裝和調試的單位,除首鋼二建和市安裝公司外,還有有色院、第四設計院、621所、北京市玻璃總廠、北京自動化技術研究所、北京分析儀器廠、北京市氧氣廠、北京市電視設備廠等單位的同志。預安裝和調試工作,關鍵是保護好遺體,讓人民世世代代能瞻仰毛主席的遺容。除調光以外,其他所有遺體保護要求的參數,都要在這里試驗,高標準的考驗設備的質量。在這百十天里,人們無休息日,春節、假日都在調試室內。以可能達到的最高標準要求每一項試驗,反復試驗,每個參數都要有多次試驗,達到穩定可靠。例如:溫度和濕度的臨界點幾乎經過近百次試驗,幾位同志兩周里日夜堅守在崗位上,不斷調試儀表,最后保證臨界參數的可靠性;場內氣體和含氧量的試驗;密封試驗;壓力試驗;防潮、防干、防腐、防霉、抗震、升降機;等等,都一個一個進行了多次反復的試驗,確保萬無一失。自動控制系統,除裝有自動化系統外,還裝有手動系統,以防萬一。同時,在建研院進行風幕的試驗。1977年3月11日至4月8日為最后設備調試階段,經過大家的努力,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為在紀念堂的現場正式安裝水晶棺任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光的調試和彩色光配色整容。
瞻仰毛主席遺容的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棺內、外的照明與彩色配光整容。但照明光中的紫外光、可見光、紅外光對遺體都有影響。因此,對幾種光的不同波長對遺體皮膚的破壞,科學院物理所與北京醫學院合作進行大量試驗和測試工作。據此,制造防紫外光的設備,使紫外光只能微量透過,破壞皮膚作用甚微;紅外光設備可以濾掉95%,可見光采取降低照度辦法解決。使照明光對遺體的損害達到了最微量的程度。
彩色配光整容。不論我們在遺體保護方面付出了多么艱辛的勞動,人民群眾將看到的也只有遺容。因此,彩色配光整容是使人民瞻仰偉大領袖毛主席光輝形象有良好效果的關鍵。物理所、玻璃研究所和新聞電影制片廠的同志們反復地、在多種條件下不辭辛苦的做了大量試驗工作。我們將毛主席生前的彩色照片底片按燈光的要求,采用投映的技術,把彩色照片反射在主席的臉上,等于將毛主席生前的照片通過光的反射覆蓋在主席的臉上,人們參觀的時候看到主席的臉上仍然是有光彩且生動的,通過大量測試工作,最后我們做到了雖然是遺體,但通過彩色配光整容,仍然可以再現毛主席的光輝形象。
三、為黨的十一大代表瞻仰遺容再拼搏
1977年8月19日,毛主席遺體進入紀念堂,中央領導同志又親自到紀念堂審查各方面的工作,并確定首先要讓黨的十一大代表瞻仰遺容。但我們原先的工作安排是按8月31日準備的,十一大代表卻一定要在8月22日瞻仰遺容,這時專用設備組的施工隊伍,絕大多數結束工作,回了原單位,只有我和于晏同志等少數人沒有走,可是中央已經下達了任務,由于人少,我們這幾個人就日以繼夜的拼進度:遺體進入水晶棺,起動升降機,調溫、濕度、壓力、保護氣體的純度、隔氧的效果等等,直到各種參數都達到要求,并且穩定了,已經是8月22日下午了,這才進行彩色配光整容,保證了22日晚十一大代表和中央領導同志瞻仰遺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