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有3個孫子2個孫女,他們分別叫戴以寬、戴以宏、戴以昶、戴眉曼,還有一個叫戴璐璐的孫女,在寄養時夭折了。
原來在戴善武被處決后,其妻鄭錫英將女兒戴眉曼托交給戴笠家的廚師湯好珠收養,自己帶著3個兒子到了娘家衢州城稍住,隨后,便舉家遷居上海。
1953年末,保密局局長毛人鳳遵照蔣介石的旨意,派遣軍統特務黃鐸裝扮成漁民,偷渡進入上海。當時,一些敵特分子仍潛伏在要害機關里。黃鐸混進上海后,便與暗藏在上海市公安局的特務黃順發、陸秉章取得聯系,策劃接鄭錫英母子去臺灣。
經過一番密謀后,由陸秉章偷開公安局出口證,鄭錫英改名沈鳳英,偕戴以寬、戴以昶與特務黃鐸一行4人,在1954年1月7日由上海乘快車到廣州,然后經香港去臺灣。而戴以宏則因戶口被黃鐸冒名頂替遷出,無法出境,被留在上海。
五
再說戴眉曼改名廖秋美,寄養在湯好珠家中,當時她才6歲。在湯好珠的撫養下,戴眉曼漸漸長大并念完小學。由于好珠的家庭生活條件較差,戴眉曼從7歲開始就學燒飯、洗衣、采豬草等家務事。小眉曼不僅人很聰慧,而且非常懂事。到12歲,她就穿上草鞋,和男孩子們一道上山砍柴,一捆一捆的柴背回家里,年年都燒不完。
湯好珠有個兒子叫廖長城,人很老實厚道。戴眉曼在他的帶領下,開始學干農活。到15歲時,戴眉曼已長高了,不僅身體健壯,而且人也勤勞,各種粗細農活都能干。15歲那年,她在生產隊里勞動,一年就掙了2000多個工分,這在當時農村女勞力中,已稱得上佼佼者了。
轉眼間幾年過去,戴眉曼已從小丫頭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論相貌,戴眉曼在村里是數一數二的,可許多小伙子都因為她的爺爺是戴笠而駐足愛門之外。
有一次,鄰居大媽給她介紹了江西省上饒市汽車保養廠的修理工謝培流。謝的老家在離保安不遠的廿八都鎮,初中畢業后就到保養廠學修汽車,技術過得硬,人長得也帥,待人很厚道。他倆相親時一見鐘情,小謝還帶眉曼上山采野山楂。但這時,有人勸謝培流不要自找麻煩,免得將來背“黑鍋”。忠厚的謝培流沒有動搖,他說:“戴笠是戴笠,他當特務,眉曼又不是特務,我為啥不娶她?憑啥要背‘黑鍋’呢?”
“不要怕,黨和政府不會搞株連政策。眉曼從小在貧苦農民家里長大,黨是不會對她另眼相看的。只要你們雙方有感情,就放心地結婚吧。”鄉干部姜浩聲、毛進洪非常支持他倆的婚事。在當時的情況下,能這樣做確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戴眉曼和謝培流至今仍感激他們。
1960年10月,戴眉曼和謝培流有情人終成眷屬。結婚后,小兩口相親相愛,過了幾年平靜幸福的生活。
“文革”開始后,戴眉曼怕受到沖擊,便和丈夫商量將戶口由廿八都公社遷往上饒市。
戴眉曼到江西后,曾在一家小廠工作過,后來工廠倒閉,便一直在家干家務。她生有兩子一女:大兒子謝明是火車司機,二兒子謝平是個體運輸戶,女兒謝佳麗在一家紡織廠當統計員。
六
戴善武的妻子鄭錫英由上海去臺灣時,留下了6歲的二兒子戴以宏,由上海市公安局潛伏特務陸秉章托人照料。陸秉章將戴以宏撫養了3年后,終因特務行徑敗露,被上海市公安機關逮捕入獄。自然,戴以宏也失去了生活上的依靠,被陸秉章的妻子送進上海一家孤兒院。
算是絕處逢生。這家孤兒院是由宋慶齡資助開辦的,9歲的戴以宏進院后,并未受到冷落,相反,生活條件比陸秉章家還好。住得干凈、穿得暖和、玩得開心,有些食品還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國際福利組織送的。戴以宏在孤兒院那幾年,壓根兒就沒吃過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