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我遇上了黑中介?付出這么多的時間、精力以及各種開支,豈不是全打了水漂?”昨日,市民陳先生通過重慶晚報二手房買賣投訴臺966988來電向記者反映,他此前購買二手房時遭遇了“釣魚”房源。
陳先生在重慶工作多年,最近準備購置婚房,于是他將目光投向了二手房交易市場,并在一家二手房中介公司登記了相關資料。但在長達2個月的挑房、選房過程中,陳先生漸漸對中介公司失去了信心。“可能是為了避免我跟房主私下交易,所以每次看房子,中介都是帶我到類似戶型的房屋。”陳先生說,但是幾次下來,他所看中的房子,不是已經銷售出去了,就是房主不想賣了。
記者了解到,與陳先生有同樣遭遇的購房者不在少數。在中介公司那里很容易找到物美價廉的優質房源,可親自咨詢時,卻被告知“已售出”。接著,中介人員就會熱情地向購房者推薦起別的高價房源。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所謂“釣魚”房源,就是個別房產中介人員通過門店櫥窗、網絡等渠道發布一些低于同類房源價格、已經出售的房源,以此吸引客戶上門或電話咨詢。虛假房源信息不僅給二手房購房者帶來困擾,更讓二手房市場更為混亂。因此,除了精準找房外,對于購房者而言,如何辨識真實房源至關重要。
記者提示,購房者在選擇房屋中介公司時要著重考察公司的資質和信譽,同時我們也呼吁有關部門對中介公司發布虛假房源信息的行為進行更嚴格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