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萬科入股徽商銀行的消息,無論是在房地產界還是在金融界都曾引起一陣巨大波瀾。然而,這只是地產與金融聯姻的冰山一角。近幾年,相繼有泛海控股集團、魯能集團、綠地集團等30家房企入股以城商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
那么,投資銀行業是否達到了房產商當初的預期?“我認為房地產公司轉型投金融,需要好好研究?!本G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不久前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上的一番話或許能說明一定問題。
地產商扎堆入股中小銀行
去年10月31日,萬科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旗下子公司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的首次公開發行。認購完成后,萬科持股8%成為徽商銀行最大單一股東。
今年春節前夕,恒大地產以33.025億元收購華夏銀行已發行股本總額4.522%,成為華夏銀行第五大股東。這是繼萬科入股徽商銀行后,又一龍頭房地產企業發力銀行業。
除此之外,綠地集團與錦州銀行,僑鑫集團與華興銀行,泰禾集團與海峽銀行,合生創展與北京農商銀行,新湖中寶與溫州銀行,香江集團與廣發銀行,北京城建與錦州銀行,地產開發商入股中小銀行的聲音一直不絕于耳。
在萬科董秘譚華杰看來,參股商業銀行,是為了更好的滿足公司客戶在金融服務方面的需求。他表示,相對于萬科過千億元的年銷售規模,此次參股徽商銀行的投資規模不大,但可望發揮協同效應,幫助公司率先向客戶提供國內領先的社區金融服務,提升公司在全面居住服務方面的競爭力。
這種觀點很有代表性。對地產商來說,將投資觸角伸到銀行業,意味著房地產行業與銀行的深度融合發展將成為大趨勢。一方面在房地產凈利潤下滑的背景下,通過銀行業穩定的收益提高利潤率,另一方面,有了自己的控股銀行,房企的境遇將大為改善。對于購買本企業產品的客戶,完全可以讓其通過自己入股的銀行來辦理按揭貸款,在房貸額度收緊的情況下,更有利于打造企業銷售的核心競爭優勢,同時提高企業資金周轉效率。
“醉翁之意不在酒”
除了“產融結合”外,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地產商對入股銀行趨之若鶩,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融資便利。在房地產調控大背景下,開發商從銀行直接拿到的貸款額度越來越少,難度也越來越大,因此地產商入股銀行可以有效拓寬融資渠道。
正如萬科董事長王石所說,房地產說到底是金融問題,將來的房地產市場,沒有幾千億元的融資平臺,你只是一個打工的。
“聯姻的目的無非兩個:銀行業作為盈利水平較高的行業之一,企業投資銀行本身就可以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這也可以理解為房企業務多元化向投融資方向轉變;其次,房企收購銀行在融資方面可以就地取材,開放和拓寬了房企的融資渠道,可以就此支持房企拿地與快速擴張。”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表示。
對于地產商投來的橄欖枝,銀行方面也是欣然接受?!吧虡I銀行在發放貸款過程中,由于銀行與企業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商業銀行必須進行財務和生產經營調查,無形中增加了銀行的授信成本,但是銀行對其自身股東的授信,由于財務報表合并存在關聯關系,可以節省一部分授信成本?!敝泻阶C券銀行業分析師楊鵬飛告訴記者。
此外,拋開融資的角度,“對城商行來講,資本充足率監管趨嚴,以及自身規模擴張的要求下,資本金補充是其發展所面臨的首要制約因素。而非上市的城商行,募集資本金的渠道相對有限,更多需要對企業股東進行定向的募集。由于銀行資金募集的規模相對較大,一般企業難以提供,資金比較充裕的企業自然成了重要的對象。”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
未來前景不得而知
地產與金融的聯姻果真是雙贏,還是只是“看起來很美”?
“地方城商行是每況愈下,這三年利潤一直下降。副省級城商行、2000億元、3000億元資產規模,一年有10億元利潤規模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幾乎所有城商行,監管有力,創新不夠,資產凈回報可憐。”張玉良的表態令人深思。
此前綠地集團相繼入股了遼寧盤錦銀行、錦州銀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等,但入股銀行顯然并沒有達到張玉良預期的效果。
“五年前我要投銀行的時候,非上市的銀行價值1元賣2元,而目前上市的銀行中,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市凈率在0.9、0.8,這是市場價值嗎?”張玉良說,“房地產企業轉向金融是非常正確的選擇,但應該轉入有創新能力的金融領域……至于城商行,我準備把兩家銀行的股權拋掉。”
張玉良提到的問題或許能夠反映目前房企入股中小銀行面臨的普遍困境:一方面,從財務投資的角度,銀行的投資收益無法令房地產商感到滿意,另一方面,地方性銀行缺乏創新能力,也無法與入股的房地產商現有業務形成協同效應。
即使是雙方期待的融資便利,在實際操作中也面臨很大困難。“為了防范關聯交易,銀監會曾在2004年發布《商業銀行與內部人和股東關聯交易管理辦法》,對于向銀行股東的授信行為所披露的事項、進行的流程以及風險管理較一般貸款更為復雜,因此地產商想要獲得大量低息貸款的難度也比較大。”楊鵬飛表示。
如此看來,雖然進軍銀行業這塊蛋糕很誘人,但由于城商行等中小銀行自身經營存在著諸多問題,銀行業又是受到嚴格監管的行業,地產商“金融夢”的前景仍充滿著不確定性。
目前房企入股中小銀行面臨的普遍困境:一方面,從財務投資的角度,銀行的投資收益無法令房地產商感到滿意,另一方面,地方性銀行缺乏創新能力,也無法與入股的房地產商現有業務形成協同效應。
即使是雙方期待的融資便利,在實際操作中也面臨很大困難。根據銀監會有關規定,對于向銀行股東的授信行為所披露的事項、進行的流程以及風險管理較一般貸款更為復雜,因此地產商想要獲得大量低息貸款的難度也比較大。(記者 孟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