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表示,鼓勵各地探索“以房養老”等養老新模式。繼兩會后,“以房養老”再度引起關注。
作為“以房養老”這一模式的首創者和推動者,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下稱“中房集團”)理事長孟曉蘇至今心存遺憾。
“以房養老”9年前首次提出
2003年3月25日,對時任中房集團總裁的孟曉蘇來說,卻有著不平凡的意義。這一天,他呈遞給溫家寶總理的一份關于《建立“反向抵押貸款”的壽險服務》的建議稿得到批示。
“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又稱倒按揭,是西方發達國家專為“以房養老”設計的險種。
孟曉蘇在建議中詳細闡述了設立“反向抵押貸款”保險項目的好處:一旦設立,將使擁有私人房產并愿意投保的老年居民享受到過去難以想象的壽險服務。
這一設想與孟曉蘇當時的工作變動有關。1992年,孟曉蘇調至中房集團工作。1998年,組織上打算調他到一家大型國有保險公司當總經理。“在中房干了6年多,如果調我走,我拿什么東西去呢?”孟曉蘇說,這家保險公司當時利差損失得厲害,急需通過投資來轉換結構,于是自己就拿出了“以房養老”的方案。之后,調動雖未成行,卻促成了孟曉蘇“以房養老”理論框架的形成。
我國自2000年起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200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3億,占總人口比例為10.26%;65歲以上人口超過9400萬,占總人口的7%以上。再加上當時老年人每月可以支配的收入僅有一兩千元,生活拮據。而老人們價值幾十萬、上百萬的自有房產,在當時的制度、規定下,大多不可能先行出售或出租贏利,只能留待身后傳諸子女,而子女往往有自己的房屋,發愁的是如何贍養父母。
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同時結合英法等歐洲國家已經成熟的“抵押房產、領取年金”的壽險服務,孟曉蘇認定,“以房養老”這一舶來品,能夠解決我國的老齡化問題。“這種產品多好啊,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而且還可以使老人活得很有尊嚴。”孟曉蘇說。
9倍于保險業總資產的老人房產
據孟曉蘇介紹,當時保監會對溫總理的批文反應迅捷。2003年8月,保監會向國務院呈上《關于開辦“反向抵押貸款”有關問題的報告》,報告肯定了在我國引入“反向抵押貸款”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提出,還需研究三個關鍵環節:一是房產價值的評估;二是投保人預期平均壽命的確定;三是財產權的處分問題。報告強調,將在調研后起草試點方案,并進行論證,再報國務院批準實施。
在孟曉蘇看來,保監會當時的態度還是積極的,但此后卻沒了音信。
孟曉蘇2006年創辦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幸福人壽”)并擔任董事長,目的之一就是試水“以房養老”。但直到目前,幸福人壽的主要保險業務中,仍然看不到“以房養老”的身影。
“保監會對這個產品的態度一直是猶豫的,沒說不做,但是也沒讓保險公司做。這種產品對保險公司多好啊,保險業現在總資產才5.6萬億,中國現在的房產總規模是200億平方米,每平方米的價值按5000元計算,整體房產總價值在100萬億左右,100萬億有一半或者一半以上握在老人手里,這樣的房產價值有50萬億。50萬億是目前保險業總資產的9倍左右。為什么不做呢?”孟曉蘇說。
倒按揭是最大障礙?
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是具體負責“以房養老”業務的部門。1月16日,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丁昶處長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直言:“我們在2000年就研究了‘以房養老’,并且了解了很多情況,當時感覺這個事情有利弊兩個方面。利的方面,對我國解決養老問題顯然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同時對保險公司也不錯,是一個長期的現金流出。但是,從產品層面考慮,感覺風險也是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