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定調下半年經濟工作。期間,會議提到“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是新一屆領導人上任后首次對房地產市場表明態度。
對于有所期盼的樓市從業人員來講,“促平穩”的講話未必是給樓市注射的“強心針”,但至少可以讓這些人從過去經常遭受調控的擔憂中安靜下來。雖然說,調控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多年來連續的調控確實讓樓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靜”。最明顯的感受就是,自2009年以來,以往漲勢良好的房價不得不極不情愿地駛進上漲慢車道。甚至連過去堅信房價連年瘋長的投資客也開始擔憂起房價下跌的可能,一時間,樓市處處彌漫起了觀望的愁云。
時至今日,購房者期盼房價下跌的預期可能從未有像今天這樣強烈過。然而,對于高成本進駐房地產市場的開發企業來說,能讓利的空間或許并不闊綽。
曾有知名開發商老總這樣說過:“十年以來,樓市的發展讓大家都不滿意。究其原因,一是調控沒有實現政府的管理預期,樓市一再攀升的勢頭并未壓住;二是購房者低價位獲得適合自己居住愿望的房子始終也沒有出現;再有開發商在土地、建材、人工等成本連年飆升的態勢下,能保住的利潤空間已經下跌了很多,再要降價我們也很為難。”
抱怨歸抱怨,有上進心的企業依然在用自己的努力去適應市場的變化。縱觀當前的西安樓市,產品結構、配套設置、物業管理等都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提升。即使項目的開發不能完全如消費者所愿,但至少以前延期交房、面積縮水等低級失誤已很少遇到。
再看“促平穩”,它雖不是資本注入,也不是讓利優惠,但是“促平穩”的表態卻能對下一步市場的發展指明方向,能讓更多的觀望人群下決心做出合理的預判。
對于剛需與剛改來說,在“促平穩”的市場前提下,短期內再期待房價大幅下跌已成奢望,如果坐而苦等還未必能等來期望中的“廉價房源”,那還不如瞅準自己心儀的項目,該出手時就出手。(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