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5日這個“地王日”。上海、杭州、蘇州當日分別誕生了總價或單價地王。上海徐家匯中心項目被港資地產商新鴻基地產以217.7億元拿下,杭州華家池三幅地塊共拍出136.73億元,蘇州金雞湖兩地塊也被世茂房地產以47.25億元收入囊中。
而就在前一天,融創中國剛剛以21億元兼配建27.8萬平方米醫院面積的代價,投得北京農展館北路8號住宅地塊。如果扣除配建的醫院面積,每平方米樓面價高達73099元,創全國樓面單價紀錄,成為北京新地王,業界預計物業落成后每平方米售價將超過15萬元。
在看到融創拿下北京新地王的消息后,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在微博上點評稱“精明的李嘉誠先生在賣北京、上海的物業,這是一個信號,小心了!”。
中房信研究總監薛建雄則分析說,李嘉誠是跨越周期投資的高手,每次都獲得超高利潤,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到來之前出售上海靜安寺附近寫字樓就是很好的案例。未來美國QE退出,亞洲房地產和資產價格可能會有劇烈波動,李嘉誠選擇在現在的時間點退出,潛藏的信號說明他或許已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高風險區間。
李嘉誠側重投資歐洲已布局三年
李嘉誠是個精明的商人,得以在香港最動蕩的年代起家,靠的本領便是準確判斷形勢,然后低買高賣。但如今企業、物業遍布全球的“長和系”公司,為何此刻單在內地、香港在內的大中華區頻頻套現?
有業內人士認為,李嘉誠家族近期大舉投資歐洲特別是英國的投資策略,與歐洲資產處于低位階段密切相關。相較而言,內地和香港資產處于高位。因此,減持高位資產,符合李家一貫的投資理念。李嘉誠側重投資歐洲早在3年前就已開始布局。在最新一輪的擴張中,由于天然氣正在成為新的投資天堂,李嘉誠接班人李澤鉅以此為契機,近期斥資77.53億港元收購了英國天然氣供應商WWU。收購后,他將控制英國天然氣近三成的市場。
至此,“長和系”已累計耗資1550億港元將英國水務及電力公司與部分燃氣資產收入囊中,一舉控制了英國天然氣近三成的市場、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5%的供水市場。曾有外國媒體稱,李嘉誠父子“幾乎買下了整個英國”。
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指出,從行業的角度來講,通過對不同地區、領域的投資收益進行比較、規劃,進而調整投資結構,也是很正常的情況。從李嘉誠的投資動向看,仍舊傾向于熟悉的區域,“更多的投資集中在英國,這和李家對英國的實際情況較為熟悉有關。”
而郭子威日前也對李嘉誠把投資重心轉向歐洲的原因進行了解釋。他表示,公司只是出于穩健的投資考慮,不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今天賣出去,明天價格合適還可能再買回來。國內外的投資機會同樣都在關注,只是目前到歐洲投資的機會更多。”
上海地價18年漲20倍
今年以來,上海頻現“地王”,頗有“你方唱罷我登場”之勢。5月29日,北京福潤天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46億元獲得上海長寧區新華路街道71街坊1/2丘J1A-04、16/2丘J1B-01地塊,溢價率達56.96%,成為上海2013年的新總價地王;緊接著在7月3日,經過323輪競價,位于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中區的商住地塊,最終被萬科聯合體以總價48.7億元競得,溢價率更高達90%。
不過,這些項目根本不能與徐家匯中心項目的“能級”相比。按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此前發布的預申請公告,緊鄰港匯廣場的“徐家匯中心項目”地塊,包括57、150、151三個街坊,總出讓面積為99188.8平方米,起始總價高達175.2611億元。
9月5日上午9時30分,跟市場預料的一樣,競拍大幕開啟時,港資新鴻基、九龍倉如約出現。在現場,僅拍賣了18輪,加價幅度就上升到了5000萬元。又過了一刻鐘,新鴻基就將價格突破200億元。而最終,該公司如愿以217.7億元的價格將“徐家匯中心項目”地塊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