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6日宣布:我國將全面推進醫療服務價格,到2020年基本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特需醫療服務和其他市場競爭充分、個性化需求較強的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
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日前發出《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意見》明確,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分類管理,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落實市場調節價政策。
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樹杰說,繼藥品價格改革之后,全面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其目的是改變扭曲的醫療機構收入結構,推動醫療機構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作為綱領性文件,《意見》為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推進奠定了框架基礎。
《意見》強調,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要求,積極穩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同步強化價格與醫療、醫保、醫藥等相關政策銜接聯動,逐步建立分類管理、動態調整、多方參與的價格形成機制,確保醫療機構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負擔總體不增加。
《意見》要求,圍繞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統籌考慮取消藥品加成及當地政府補償政策,同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重點提高診療、手術、康復、護理、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等價格。在此基礎上,通過規范診療行為,降低藥品、耗材等費用騰出空間,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
根據《意見》,國家負責制定全國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統一項目名稱和服務內容。各地據此確定醫療服務收費的具體項目。逐步減少按項目收費數量,擴大按病種、按服務單元收費范圍。各地要加強醫療服務價格監管和醫藥費用控制,合理確定本地區醫藥費用總量,明確控費指標,確保區域內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價格監督機制,依法嚴肅查處各種亂收費行為。
■改革背景
長期“以藥養醫”阻礙良性運行
最近,山西省太原市市民劉女士做了腎上腺部分切除手術。記者在住院費用清單上看到,單側腎上腺部分切除手術費用為1200元,而手術中使用的兩片止血材料價格分別高達512.6元和618.2元。
手術材料、設備費用高于醫務人員的手術勞務費用,這種早已屢見不鮮的現象,凸顯了醫療機構收入價格的扭曲。
中國藥科大學醫藥價格研究所所長常峰說,受長期“以藥養醫”機制、醫保結余支付能力不足以及診療行為不規范等因素制約,部分醫療服務價格偏低,醫務人員勞務價值得不到體現,一些藥品、材料設備等費用卻過高,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醫療行業運行機制,出現了重復檢查、開“大處方”等現象。
過去幾年,我國放開了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并圍繞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一定程度上調整了醫療服務價格。但醫療服務價格完全理順還有一段路要走。
按照深化醫改的總體部署,要求通過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為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創造良好環境。
三問
醫療服務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