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決定組織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今年會有100名高校領導將到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地參加培訓。這項空前的舉措引發了公眾對大學校長角色的關注與思考。
大學校長對一所大學的發展究竟有多大的影響?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對1555人進行的開放式調查顯示,92.4%的人覺得校長對于一所大學發展有重大影響,其中63.3%的人表示“非常大”。
目前大學校長普遍存在哪些問題
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快兩年了,郭濤還會不時翻看校長李培根當年在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依然有熱淚盈眶的感覺。記得大學時,經常看到他騎著自行車上班,有的同學生活上遇到困難,寫信給他,他會很快批復解決。我們都非常敬愛他,還親切地稱呼他‘根叔’。現在同學聚會時,只要說起‘根叔’,總會聊起很多話題,他的教育理念和君子之風還在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在公眾心中,大學校長應該是什么樣的人?調查顯示,82.3%的人首選“教育家”,排在第二位的是“管理專家”(67.2%),“仁人君子”排在第三(44.0%)。接下來還包括:科研專家(37.4%)、社會活動家(35.3%)、政治家(15.2%)等。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專業大二學生唐浩霖認為,大學校長首先必須是一流的教育家。“上專業課時,老師經常會講一些大學發展的案例,有很多大學的校長曾經是非常著名的學者和官員,但是對學校管理卻不在行,導致學校的發展非常糟糕。”
“大學校長在教育、管理和社會活動三方面都應該做到出類拔萃。”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中國青年報采訪時說,按照這三個標準,不少大學校長都不合格。因為現在大學校長是由上級行政管理部門任命的,很可能沒考慮到任命者跟學校的風格是否吻合,而更看重是否具備了一定的行政級別。不少人沒有教育經驗,更談不上教育理念了。還有一些“官員型校長”,會出臺一些違背教育常識的管理方法,對教育就會產生很大的傷害。
目前大學校長普遍存在哪些問題?調查中,81.3%的人痛感“官本位、商業化嚴重侵蝕大學靈魂”,將這兩點列為第一大問題;71.5%的人表示“評價體系不合理,缺乏合理監督和罷免機制”;66.7%的人表示“校長選拔、任用機制不合理”;47.4%的人認為“具有教育使命感的人才太少”;44.0%的人認為“校長受剛性的任期制和退休年齡限制,難有作為”。
在現行體制下,大學校長中還會出現蔡元培、梅貽琦那樣的大教育家嗎?調查中,49.8%的人認為“不會了”,16.0%的人認為“會”,33.8%的人表示“不好說”。
唐浩霖發現,平常和同學們討論起中國優秀的大學校長,大家還是習慣性地想起蔡元培、梅貽琦和張伯苓等人。“其實現在的大學校長中,也不乏勇于改革、作風民主的優秀代表。但時代不同,他們的風格和特點也與以前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