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起飛》雜志報道,中國將開工興建萬噸級防空艦,這將有效改善中國海軍的區域防空能力。但俄羅斯軍火商卻無法像過去那樣興奮,因為中國不大會繼續購買俄制防空導彈,中國艦載武器性能已經成熟起來。中國海軍集中展出全新的“海紅旗-9”和“海紅旗-16”防空導彈,它們無疑有效延長了中國海軍“伸向遠海的手臂”。
據披露,“海紅旗-16”是中國海軍第一種采用垂直發射井發射的中近程艦空導彈,其快速反應能力遠高于當前采用旋轉發射架的俄制“無風-1”型導彈,無論對付掠海來襲還是高空高速來襲的目標都得心應手。目前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舟山”號護衛艦就配備了32單元的“海紅旗-16”垂直發射艦空導彈,俄羅斯海軍對其性能極為關注,并謹慎的表達了希望獲得同性能武器的意愿。
至于射程更遠,防護范圍更大的“海紅旗-9”導彈,俄專家指出,該導彈裝有較先進的電子制導裝置、高質量復合材料發動機殼體,具有防空和反戰術彈道導彈的雙重功能。但體積較大,至今只能部署在2艘052C型防空驅逐艦上。
未來,中國可能以此為基礎,開發出通用化程度更高的遠程區域防空導彈。
隨著更多具備有效防空手段的新式艦艇相繼服役,特別是中國航母工程上馬指日可待,中國海軍執行真正意義上的遠洋任務已為期不遠了。
中國海軍HHQ—16艦空導彈與日本海軍“海麻雀”艦空導彈的對比
1、日本海軍的“高波級”在艦首主炮后裝有一具32單元的MK41型垂直發射系統,可用來發射“海麻雀”近程艦空導彈,這也是除“金剛”級外第三種采用這種發射裝置的導彈驅逐艦。由于其所具備的多用途性,使其在使用上比“村雨”級裝備的MK48型垂直發射裝置在作戰使用上要靈活得多。MK41型發射裝置最多可裝29枚“海麻雀”艦空導彈(有3個發射單元被起重機所占用)。“海麻雀”是目前西方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近程艦空導彈,“高波”級目前所使用的是RIM-7M型,是目前各國使用最多的一個型號。RIM-7M型導彈彈長3.66米,彈徑204毫米,彈重227千克,導彈最大射程18千米,最大作戰高度5千米,動力裝置為一臺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2.5馬赫,采用WAU-17/B聚能爆破戰斗部,重40千克,引信是雙功能的主動雷達近炸及觸發引信。末端采用的是主動雷達制導,可對1~18千米的中、低空目標實施攔截,有較強的抗電子干擾及低空反導能力。
和日本海軍裝備的這種近程點防御導彈相比:無論是從導彈發射形式、雷達導引頭方式、導彈本身的抗干擾能力、最大射程都相差不大。但是在給對空導彈提供目標跟蹤和中繼制導方面中國海軍的054A護衛艦略遜日本海軍的驅逐艦。
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因素可以說和安裝在“高波級”驅逐艦上OPS-24型雷達是日本在9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一種艦載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90年代初開始裝備使用。OPS-24型雷達可以完成遠程對空警戒及探測,對作戰飛機進行引導;進行中距離目標的搜索及指示,對導彈實施控制和中段制導,對超低空目標進行掃描及跟蹤等。其對空探測距離可達到210千米,對低空目標探測距離在40千米以上,可同時跟蹤150個海空目標,并可對艦載的“海麻雀”艦空導彈進行中段制導。其開線采用水平360度旋轉,仰角采用程控電掃,可提供半球式覆蓋,數據處理時間短,反映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
2、054級護衛艦上艦空導彈大概采用的是冷發射方式,采用這種方式的發射裝置的燃氣發生器位于導彈發射筒底部,它的上面是一個類似氣動缸的裝置,當燃氣壓力達到一定強度時可以推動原來被固定的活塞(導彈托架)擺脫束縛,高速向上運動,同時帶動活塞上的導彈向上同步運動,沖破易碎發射筒蓋,彈離導彈筒,當導彈的彈射高度達到20米左右時發動機點火,開始朝預定目標飛行。為了避免啞彈所以它可能還是采用有一定傾斜角度的發射裝置。這樣它和采用完全垂直熱發射的日本海軍“海麻雀”近程艦空導彈在發射后有效作戰反應時間上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