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30日電 題:一江相連共命運瀾湄水資源合作邁上提質升級新臺階
中新網記者 陳溯
同飲一江水,命運同相連。到今年,瀾湄水資源合作已經進入第六個年頭,六年來,瀾湄國家共同協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年7月,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上宣布,中方將實施“瀾湄興水惠民計劃”,意味著瀾湄水資源合作將邁入提質升級新階段。
瀾滄江-湄公河發源于青海,流經西藏、云南,從西雙版納出境后稱為湄公河,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五國,干流全長4880公里,一江連接六國,也將六國民眾的命運緊緊相連。
2016年,瀾湄六國以水為媒,瀾湄合作機制正式啟動。到如今,瀾湄水資源合作取得了諸多成果,給沿線居民帶來紅利。
“對我的國家柬埔寨來說,湄公河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河流,她流經六個國家,通過瀾湄合作,我們沿線國家獲得很多益處。”在8月底舉辦的“感知瀾滄江共話瀾湄情”活動期間,來自湄公河五國的青年留學生順瀾滄江而行,探訪正在蓬勃發展的瀾湄合作進程,大理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柬埔寨學生李揚靈(RIM MAO)向中新網記者表示,通過參加這次活動,參觀了瀾滄江沿線的水電站,了解了生態保護措施,對瀾湄水資源合作有了更多了解,也認識到保護這條河流需要六國共同合作與努力。
活動期間,湄公河國家駐華使節、在華青年留學生、相關專家等50余名代表參訪瀾滄江,感知瀾湄水資源合作帶來的諸多利好。
其中,最大的實惠和成效便是水文信息分享。據了解,中國已連續19年向下游國家提供汛期水文信息,2020年開始向下游國家提供全年水文信息,得到下游國家廣泛贊譽。通過信息共享,上下游國家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水資源,為防洪減災、航運、農田灌溉帶來便利。
云南省水文水資源局西雙版納分局副局長楊海梅向記者介紹,允景洪水文站是瀾湄水資源合作水文信息共享的具體承擔單位,近20年不間斷開展國際報汛工作,“自2003年以來,允景洪水文站已經向湄公河委員會和下游五國報送水情信息17.85萬條,從未發生遲報、漏報、錯報的情況。”
瀾滄江流域內水能資源豐富,是水電開發的重點區域。其中,華能糯扎渡水電站是云南省境內規模、單項投資最大的項目,裝機容量585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239.12億千瓦時。在開發利用能源同時,水電站運營者——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忘生態保護,在糯扎渡水電站投資建成了珍稀動物拯救站、珍稀魚類增殖站和珍稀植物保護園,對區域內生態多樣性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
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主任郝釗向中新網記者表示,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成立以來,已經構建了穩定的瀾湄水資源合作機制,開展了很多務實合作項目,為下游民眾帶來了諸多實惠,也獲得了高度評價。同時,開展了人才建設,先后有1000多名湄公河國家專家學者、青年人才到中國參加培訓班、研討會,到水利水電工程參觀調研。
今年7月,在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上,中方提出下階段將推出六大惠湄舉措,在水資源合作方面,提出實施“瀾湄興水惠民計劃”,加強水文信息分享,新建水文氣象預報站,加快光伏提水灌溉、農村供水示范、小流域治理示范建設,為20座水庫大壩提供安全體檢,保障流域7000萬人防洪、糧食、供水和生態安全。
景洪水電站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景洪水電站建設有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最大的通航設施——500噸級水力式升船機,升船機正式通航后,將為符合中老緬泰四國簽署的《瀾滄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協定》的境內外船舶提供安全便捷的航運通道,對云南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構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瀾湄水資源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到今年年底就到期了,我們正在對行動計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同時根據評估情況編制新一期五年行動計劃,指導未來水資源合作。”郝釗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做好全年水文信息共享,繼續實施一批惠民項目,將新的五年行動計劃和各國發展戰略有機結合。
“當然,最重要的是人員交流,希望疫情過后繼續恢復正常的人員往來,進一步推動六國交往、互動、融合。”郝釗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