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30日電 (記者 梁曉輝 黃鈺欽)《國務院關于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30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報告說,面對內外部階段性、突發性因素沖擊,中國經濟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報告分十一方面總結相關工作,分別是: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明確要求;加大穩增長政策力度,調控舉措有力有效;著力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卡點堵點,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強化創新驅動發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取得新進展;積極擴大投資消費,國內需求逐漸恢復;切實加強糧食安全保障,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持續深化市場化改革,發展內生動力有效激發;穩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發展空間持續拓展;深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區域經濟布局不斷優化;扎實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堅決兜牢民生底線,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改善。
其中,在擴大消費投資方面,報告說,中國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15%。無接觸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等新型消費較快發展,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6%。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報告指出,推動外貿保穩提質、實現較快增長。上半年以人民幣計價的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進口分別增長13.2%、4.8%。
報告表示,總的來看,《政府工作報告》和計劃報告確定的重點任務上半年完成情況良好,宏觀調控、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等工作及時有力,改革、開放、科技創新、農業農村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綠色低碳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等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重點領域風險得到有效防控。“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102項重大工程和年度計劃確定的重大工程項目加快推進。年度計劃確定的多數指標進展較好,居民消費價格、就業、國際收支等主要指標符合預期,居民收入、基本養老保險、糧食能源生產、環境質量、金融等相關指標進展順利。
報告同時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中國經濟運行仍面臨持續顯現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經濟恢復發展的基礎還不穩固,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從國際形勢看,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從國內情況看,消費需求仍然不振,投資增長仍較乏力,穩定外貿難度加大,市場主體生產經營困難依然較多,就業等民生問題較為突出,重點領域風險持續暴露。
報告說,綜合分析研判,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國際局勢變化更加復雜嚴峻,疫情還沒有見底,國內經濟恢復發展面臨不少困難挑戰,下半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同時也要看到,面對內外部階段性、突發性因素沖擊,中國經濟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企穩回升,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這充分說明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報告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一步增強宏觀政策合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國際競爭力;加大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力度;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穩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一步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