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共青海省委“中國這十年·青海”主題新聞發布會現場。 馬銘言 攝
中新網西寧8月31日電 (記者 張添福)8月31日15時,中共青海省委“中國這十年·青海”主題新聞發布會在西寧舉行。
本場發布會的主題是“牢記囑托擔當新使命,感恩奮進建功新時代”。
圖為青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信長星作主發布。 馬銘言 攝青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信長星作主發布時,從五個方面介紹十年來青海省發展成就。
——生態。“這十年,我們堅持生態保護優先,‘中華水塔’更加堅固豐沛。”信長星說,青海正全面推開“七個新高地”建設,即:生態安全屏障新高地、綠色發展新高地、國家公園示范省新高地、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新高地、生態文明制度創新新高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新高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新高地。
“不知記者朋友注意到沒有,近年來,我省在國際野生生物攝影領域頻頻獲獎,出自農牧民之手的生態攝影展也在國內多地舉辦。為什么?”信長星說,“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野生動物越來越多了,生態管護員可以在巡護途中拍攝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隨著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野生動物數量不斷增加,生物多樣性有效恢復。”
“牧民們拍攝的是動物,展示的是生態,是對自然的熱愛。”他說。
——資源。“這十年,我們以綠色低碳為導向,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信長星說,青海省是“資源大省”,我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產業“四地”建設為牽引,積極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十年來經濟總量年均增長7%,轉型發展導向更加鮮明,高質量發展之路越來越寬廣。
“大家都知道青海有‘天空之鏡’,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在游客眼中,鹽湖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在企業家眼里,鹽湖則是極為寶貴的稀缺資源。”信長星說,鹽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資源,也是國家的戰略資源。這十年,青海瞄準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的目標,推動鹽湖資源產業鏈不斷壯大,基本建成“鉀、鈉、鎂、鋰、氯”五大產業集群,2021年全省鹽湖產業產值達332億元,同比增長46%。
——民生。“這十年,我們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群眾的獲得感不斷提升。”信長星說,青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將75%以上的財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設,深入實施民生實事工程,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長126%,年均增長9.5%,各族群眾的生活更有品質、更為舒心、更加美好。
“貧困率曾高達56%的互助縣班彥村,告別了出行難、吃水難、看病難、上學難、務工難、娶親難,現在是新村新貌新生活;格爾木市長江源村,徹底告別燒牛羊糞和煤炭的時代,通過發展旅游業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剛察縣果洛藏貢麻村,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正一一變為現實,村民們鉚足了勁,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點。”信長星表示,這3個村的發展變化,是青海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也是青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生動寫照。
——團結。“這十年,我們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信長星說,青海是少數民族人口占比最高的省,十年來,青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建設,各族人民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開創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青海的“拉面產業”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個典范。信長星在發布會上舉例時說,“人們形象地說,是漢族、土族群眾種的小麥磨成了面粉,藏族、蒙古族群眾養的牦牛熬成了鮮湯,撒拉族群眾栽的花椒辣椒做成了調料,回族群眾用雙手拉出了一碗碗致富面、和諧面、幸福面。”
——黨建。“這十年,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信長星說,做好青海的工作,辦好青海的事情,關鍵在黨。
信長星說,青海省制定形成傳達學習、任務落實、督促檢查、結果報告的全流程工作閉環,推動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圖為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曉軍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馬銘言 攝青海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曉軍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青海省委新聞發言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大南主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