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28個省市消協對占據乘用車輪胎90%以上市場份額的12家輪胎品牌進行深度調研后,發布了輪胎企業售后服務政策的權威調查報告。調查顯示,輪胎售后普遍存在質保期長短不一、理賠標準相差大、對非質量問題規避法律責任等問題。記者近日走訪佛山輪胎消費市場了解到,受輪胎行業一貫沿襲下來的行業慣例影響,輪胎三包形同虛設,多數消費者出現維權糾紛,難獲得理賠。
報告:“使用不當”成輪胎規避法律責任擋箭牌
此次28個省市消協調查的12個品牌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異、錦湖、鄧祿普、韓泰、優科豪馬、馬牌、倍耐力、固鉑、佳通、東洋等。目前12家主流輪胎品牌企業中有9家的理賠期限起始日期按照生產日期計算,2家企業按照售出日期計算,有一家企業不肯回應。企業提供的理賠標準也不同。
調查指出,雖然企業制定了相關的理賠政策,但在實際理賠中,消費者獲得廠家的賠償并不容易。多數廠商總是將“使用不當”作為規避法律責任的擋箭牌。
調查:輪胎問題維權很艱難
記者走訪發現,佛山車主出現輪胎質量問題欲進行維權,并不容易。據悉,一般店主銷售輪胎時,普遍不會主動向車主提供質保承諾。目前4S店一般不為輪胎提供保質期,當出現輪胎質量糾紛時,4S店多數建議消費者尋求廠家解決。
有13年汽修從業經驗的董少峰指出,在自己的從業生涯中,輪胎因質量問題而獲賠的案例非常少。記者走訪發現,眾多車主在遭遇輪胎出現質量問題時,更多選擇自認倒霉。
提醒:輪胎有質保期 更換要及時
車主首先要明確,輪胎是有質保期的,根據商務部發布的《輪胎經銷企業經營規范理賠要求》,輪胎質保期如按生產日期計算,質保期為三年;如按售出日期計算,質保期為1年。其次,輪胎有壽命,備胎存放6年應更換。再次,因當前汽配市場仍不規范,車主應選擇信得過的店鋪購買輪胎。(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