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引入社會資本資助單件文物的修復,對上博而言的確是首次。“此前,我們的文物修復完全依賴地方財政支持,現在有了社會資本這項選擇,文物修復的支持渠道無疑更多了。”陳燮君表示。
“我們做文物修復的,無法估量到底要花費多少,也不存在盈利的問題。”張光敏說,上博之所以引入社會資本支持文物修復,更多的意義在于引領。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次合作模式的探索,促動社會方方面面都來支持文博事業。”張光敏透露,據他所知,現在我國不少中小型博物館,由于資金不到位,待修復的青銅器都只能深居庫房。
“這個理念和方式很重要,希望通過我們的實踐,有更多的企業受到啟發,有更多的力量來幫助博物館修復文物,將更多的文物陳列到觀眾面前。”張光敏說。
“我相信這是個好的開端。我也相信,隨著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國企業的不斷發展成熟,我們今天的嘗試,能夠進一步引領全社會支持博物館事業的發展。”陳燮君說,只要有機會,上博會持續支持類似合作模式。
除了上海博物館外,目前,北京首都博物館(微博)也在同一項目的資助下,啟動了館藏清乾隆官刻《大藏經》木刻版的保護和修復工作,預計需要8到10年完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