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木價格還會繼續上漲的。”8月12日,四川成都烏木藝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十分肯定地告訴記者:“除非更多的人認識到烏木的價值,理性投資,烏木價格才能結束當前近乎瘋狂上漲。”徐江在烏木保護、營銷、鑒定方面頗有名氣。
游資推高烏木價格
烏木有著“植物木乃伊”之稱,分布于四川盆地,是由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樹木,經長達成千上萬年炭化過程形成的。大多數烏木的年代為距今兩千多年至四萬年之間。四川民間流傳著“家有烏木半方,勝過財寶一箱”的說法。
隨著本報前不久報道“彭州官民烏木之爭”事件的發酵升級,之前悄無聲息的烏木市場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因素造就了如今的天價烏木?
近日,本報記者輾轉于有“中國最大烏木交易基地”之稱的成都邛崍市以及新津縣、都江堰市采訪調查,試圖揭開隱藏在高價烏木背后的神秘推力。
“4萬元(每立方米)的金絲楠,你有多少我要多少,并且還要外送兩萬元的提成。”在位于新津縣羊西鎮的“古蜀烏木藝術品廠”,對于“每立方米4萬元的金絲楠木”,銷售人員韓誠顯得很是不屑,“10萬元能買來就不錯了,自己今年就曾出過40萬元每立方的高價。”
當地人口中“最大的烏木加工企業”的員工韓誠有著對烏木價格的敏感,能夠清楚地說出近年來所發生的每一次價格上調,“上世紀90年代,烏木都不怎么值錢,一直維持著三五百元的價位;也就是最近十年左右的光景,烏木價格從幾百元錢每立方米直接躥到目前幾十萬元每立方米,甚至一年之內價格漲幾次。”
從事多年烏木收藏的盧鴻杰的經歷也佐證了韓誠的感覺。2000年,盧鴻杰帶著自己5件烏木藝術品參加了在成都舉辦的“中國西部論壇”。精美的烏木展品受到了外界的強烈關注,隨后,烏木價格從當年的600元每立方米一路瘋長到當前的數十萬元。
對于烏木及其產品的價格緣何如此瘋狂上漲,韓誠說:“烏木數量是有限的,出土一根少一根;一根烏木能夠被用來加工成工藝品或者藝術品的材料也就占三成;此外,真正掌握烏木加工技術的工人數量相當少。”
“近年來,大量熱錢流入到藝術品收藏市場,也是助推烏木價格瘋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對烏木市場一直密切關注的徐江認為,“游資涌進烏木收藏市場,只要把價格炒起來就能達到賺錢的目的。但是,烏木市場畢竟沒有玉器古玩市場成熟,國際市場并沒有對其價值達成統一認可。”對于可能存在的風險,徐江也給出了自己的預測,“泡沫并非沒有,但是烏木并不像股票、債券,它還是有著自身價值的,關鍵看政府的干預程度。”
當前,國家并沒有對烏木價格給予明確規范,主要是行業內根據綜合考慮烏木的品相、物價指數、市場環境等因素自發形成的價格。“這直接導致了價格的瘋狂上漲。”徐江告訴記者,當前價格最高的烏木是由金絲楠材質,其次是香樟、黃金樟、馬柳……
混亂的不僅僅是價格
“烏木市場的混亂不僅僅體現在價格的瘋狂上漲方面,還有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徐江對記者說。烏木到底屬于普通商品,藝術品還是文物?目前,無論是國家有關部門還是業內均未給出一個明確界定,這是導致烏木價格混亂的一個客觀因素。
“如果把烏木作為普通的商品,那么它就該完全遵守市場規律;但是由于其不可再生性,不可能實行完全競爭的價格機制。”據徐江介紹,如果作為藝術品,其藝術價值并未獲得廣泛認可,也僅限于國內火熱;由于出土烏木既不具有人工痕跡又不屬于古生物化石,當然也不能歸屬為文物范疇,文物部門也無法對其定價做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