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兆華(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遠遠不及現在的工藝水準
“這件東西我在臺北故宮看過。如果站在我們的角度說,只是有歷史價值”,高兆華說,“首先,翠玉白菜的玉料并不是太高檔;其次,它跟現在的工藝水準差很遠。” 高兆華說,翠玉白菜雕刻中所采用的所有手法和造成的所有效果,當代人都可以做得出來。但當代藝人們能做的很多效果,翠玉白菜的藝人們就做不了。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工具的改良,“過去拳頭大的石要開一天,現在兩分鐘就好了”;過去雕琢翡翠的設備使用腳踏,位置固定,角度受限,效率低下,而現在卷軸驅動的工具,“什么角度、什么方向都可以開”,在微雕的加工方面更有舊工具難比的優勢。這都讓當代藝人的發揮空間更大,更能不受約束地構思和設計。
高兆華說,在當時條件下,這件作品能夠做成這樣,已經是很不錯了。超越時代,用現代的東西和老東西比,并不公平。但也并不能說它就代表了當時雕工的最高水平。清宮里就有比它好的,在大陸的博物館、藏家手中,同時期的作品中,也能見到超越之作,譬如北京故宮里的大禹治水玉山子。
高兆華說,他去臺灣參觀時,臺北故宮有關人士稱翠玉白菜可值一億人民幣。但他認為,“現在的話,一百幾十萬就很高了”,如今“幾百萬的東西里有很好的,不知比這個好多少倍”。但對“文物”而言,畢竟不能單純這樣看,一方面“故宮”有其特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另一方面,“這件東西是誰把玩過的”,也很重要。這都是“料”和“工”之外的因素了。
是不是“國寶”有待商榷
丘志力說,自己沒有上手或近距離看過翠玉白菜,只能根據親眼目睹過的朋友們的描繪,以及材料的記載做一簡單分析:從材質上看,這件東西大致屬于材質中等的白底青至油青品種;以工藝而言,它是古代翡翠作品中俏色工藝運用得比較好的。在早期的翡翠作品中,它體量相對較大,又是藝術品,而非一般的首飾等裝飾品,還是有他比較明顯的重要性。通常評價一件傳世藝術品,一方面看藝術價值,另一方面看其歷史價值。但藝術品的歷史價值往往會受到工藝及其符號價值的影響,并不能簡單割裂開來討論。
丘志力說,翠玉白菜象征的清白純潔,對一般老百姓而言很有吸引力,導致它特別受關注,至于能不能算是“國寶”,要文博界的人說了算。不過“國寶”一定在三方面具有高度的價值——材質、工藝、歷史文化;另一方面,要將它放在“翡翠”歷史范疇之內考量,不能和其他的國寶比如名畫、陶瓷之類簡單對比。
丘志力認為翠玉白菜的市場價值,博物館的單方面評估很難“服眾”,即使要評估,也要成立一個包含評估專家在內的專家組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