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自己設計的“當代首飾”,她有著很明確的目標:“我不想照搬西方當代首飾藝術的東西,而是想要加入一些中國傳統的元素。最近我在接觸大漆工藝、制作了青花瓷系列作品,也想結合苗銀等少數民族工藝。日本、韓國的傳統文化都保存得非常好,中國明代的首飾也很繁榮,但是斷代了,我想把它們繼承下去。”
戴芳芳
大膽組合變廢為寶
不過是日常生活中廢舊的腮紅刷,淘寶上淘回來的漂亮化石,甚至是被扔掉的雞蛋殼,平常會被當做“垃圾”的這些東西,一旦被“妙手回春”后,會變成精妙的藝術品。中國美術學院飾品專業大三學生戴芳芳,就擁有這種起死回生的能力。
雖說是“首飾”,但她的作品卻一點兒也不像首飾:四方形的銀質框架、圖案與形狀都不規則的木片、化妝刷,這些聽上去互不相干的東西,被她大膽地組合在了一起。她將這個系列取名《瑤》,取材自生活,是因為“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熟悉的東西,都可以被轉化成藝術品”。
制作首飾是純手工的精工技術,戴芳芳平時不僅要學會敲敲打打、打磨作品,還得像電工師傅一樣,學會焊接、鉆孔。剛入門的時候,把拉坯而來的銀條焊接起來是讓戴芳芳最怕的事情。“因為焊接要經過精確的計算,如果算不仔細,銀條就焊不上,那就要重新制作了。”這次的參展作品《瑤》,就花了戴芳芳不少功夫。光是給木板上漆,就花了好幾個星期的時間,黑色、紅色、綠色,三種顏色的漆每一種上了七八道,“一開始我覺得,這活怎么那么枯燥無聊啊,坐不住,時間久了心就靜了。其實它還是很磨練人的。”(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