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附小門前,挖出一座古墓,現在許多群眾在圍觀。”10月8日上午,家住界首的劉先生致電本報熱線稱,在界首市解放四大街施工現場,挖掘機挖下水道時,無意間挖到大量青磚,經確認此處為一座古墓。目前,發掘工作已結束,未見有價值文物,道路已恢復施工。(10月10日《潁州晚報》)
從施工發現青磚到文物部門鑒定結束,盡管沒有發現有價值的文物但這一過程十足就是一幅文物保護的最好范本。在界首發現古墓以并非首例,此處存在眾多的古墓是現實,這無疑給城市建設施工帶來新的要求,如何保護文物也成為一個現實的課題。
首先,停止施工,保護現場。這是一旦發現疑似文物以及不明物體的第一反應,停止施工是為了避免對地質造成進一步的破壞以及對文物的破壞。同時需要安排專人負責看護現場,避免人為原因導致現場的破壞。對于文物的發掘來說,越是原貌越能夠清晰還原真相,獲取不可多得的歷史價值。界首在施工過程中發現青磚,立即停止施工并保護現場的做法就值得肯定。
其次,通知相關部門,進行專業處理。在發現文物之后必須第一時間通知相關部門,一般是文物保護部門進行專業化處理。畢竟,考古發掘是專業化的事情,必須交給專業人員進行專業處理,這也是一種對于文物保護的基本精神表現。在界首的這次發現古墓的過程中,施工人員也是如此做的,避免了私自進行發掘造成的破壞。
最后,維持秩序,加強宣傳。在多次的新聞事件中,文物發現后最容易出現的就是秩序混亂導致的哄搶。因為按照法律的規定,地下發現的礦藏、文物都屬于國家所有,個人無權處置。所以,發現礦藏以及文物之后除了交給專業機構處理,還需要警方提供幫助,維持現場的秩序,加強對文物保護的宣傳,讓人們懂得文物本身的歸屬。
對于文物的保護力度,需要人們從意識上加強,更需要相關制度的跟進,而沒有一個較好的文物保護范本的支撐更是缺乏現實依據。在界首發現古墓的整個過程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白,可以打造一個全新的范本,提供給文物保護借鑒。(東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