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哈德總是抱怨說人人喜歡他的藝術,這種感覺很奇怪,”Struth說,“人們對于名望、聲譽、金錢著迷,但是真正了解他的藝術的人卻很少。”
《世界報》和《柏林晨郵報》辟出專版介紹里希特的繪畫生涯,《南德意志報》稱其為 “最有影響力的當代畫家”,全德擁有最高發行量的日報《圖片報》稱里希特是“最高級的藝術家:最昂貴、最偉大、最著名”。
毫無疑問,“最昂貴”的藝術家總是能夠吸引媒體注意。里希特最近在拍場上的成績對于一位在世藝術家來說可謂非凡,就在泰特的里希特回顧展開幕前后,2011年11月他的一幅抽象作品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以2080萬美元成交,同年10月,他的寫實油畫《蠟燭》也拍得1046萬英鎊。而在剛剛結束的倫敦春拍現場,6幅里希特抽象作品現身蘇富比拍賣會,總共收獲1760萬英鎊。盡管藝術家本人一再表示自己的作品達到的價格很“荒誕”,但這樣的評論僅僅引發了更多的關注。
開幕當天,當數以百計的記者涌入發布會現場,新國家畫廊的館長Udo Kittelmann不得不再三提醒大家不要再問有關畫作價格的問題了。
一位記者問里希特“像奧林匹斯山的泰坦那樣被擁戴”的感受如何,里希特眼中閃爍著笑意,“被忽略肯定會更糟。”
【 策展人對話藝術家 】
用繪畫處理人類情感
塞羅塔:你在雕塑、攝影、繪畫方面都有建樹,但你忠于繪畫。當代藝術界,這樣的人已經不多了。
里希特:很多人覺得其他媒介更有吸引力,在博物館里放個屏幕,就沒人想看畫了。